生起一縷思念之情了。
儘管如此,趙匡胤也沒想著要把趙普重新召回朝中。他自信,他有足夠的能力處理一切事務。更何況,他身邊還有一個趙光義。而實際上,自趙普走後,趙光義就差不多充當了趙普在朝中的角色:遇著重大的事情了,趙匡胤一般都要召趙光義來商量,有時,趙匡胤還主動地走進晉王府找趙光義談論事情。
比如,開寶七年(公元974年)二月的一天,晚上,都夜深人靜的時候了,趙匡胤在一幫內侍的簇擁下,走進了晉王府。虧得事先有人通報,不然,“晉王爺孤身戰數女”的場面肯定會被趙匡胤撞個正著。饒是如此,當趙匡胤走到趙光義面前的時候,衣衫不整的趙光義兀自喘息不已。
好在趙匡胤瞭解趙光義的好色本性,也沒拿趙光義開什麼玩笑,而是直接切入正題道:“朕下午收到曹彬和潘美的一個建議,朕覺得很有道理,所以就來同你商量一下。”
曹彬和潘美等宋將率十萬宋軍開到北部與北漢和遼國聯軍對峙已經快兩年了,這麼長的時間內,雙方只發生了一些小的衝突,並未爆發大規模的戰爭。曹彬和潘美等以為,要麼主動地與遼議和,要麼就與遼軍大打一場迫使遼軍從北漢國境撤走,不然的話,一直這麼拖下去,不僅要消耗掉大量的糧草儲備,而且對征服南唐也極為不利。曹彬和潘美等人以書信形式向趙匡胤談了自己的看法,並請趙匡胤定奪。
趙光義言道:“臣弟以為,曹彬等人所言確有見地。李唐現在是最為腐朽的時候,如果我大宋精兵一直在北方這麼耗著不能及時南下攻唐,萬一李唐有變,出了幾個像林仁肇那樣的統兵將領,那麼,我大宋想要輕易地降服李唐,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
趙匡胤言道:“現在最為關鍵的是,必須確保北方無事,不然就不可能放手降服李唐。光義你說說看,是主動與遼議和好呢,還是在北方大打一場迫使遼人撤軍?”
趙光義沉吟道:“如果能與遼議和,那是最好不過的了,但遼人反覆無常,又對我大宋土地垂涎已久,就這麼輕易地與遼議和,恐難以奏效啊!”
“可是,”趙匡胤道,“如果與遼人大打出手,只怕也未必能夠迫使遼人撤軍,更何況,還有那個劉繼元在一旁狐假虎威……”
趙匡胤把遼國比作“虎”是有道理的。當時的遼國正處在上升的階段,可謂是兵精糧足、戰將如雲。如果宋軍與遼軍全面開戰,那這場戰爭究竟會如何收場,實難預料。
趙光義一時默然,趙匡胤也默然。默然片刻後,趙光義言道:“皇兄,不知道有沒有這種可能:只與遼人打一仗,既不會與遼人全面開戰,又能迫使遼人主動地與我大宋議和……”
趙匡胤眼睛一亮:“光義,在朕看來,你的謀略並不比那趙普遜色啊!”
“皇兄過獎了!”趙光義連忙道,“臣弟適才所言,只是這麼說說而已,如果要把它變成事實,那真是談何容易啊!”
“不難!”趙匡胤言道,“朕馬上就把你的話傳給曹彬、潘美,讓他們就按你說的去做!”
“皇兄,”趙光義張大了眼,“這是不是……太過為難曹彬他們了?”
趙匡胤言道:“這有什麼好為難的了?曹彬他們讓朕定奪,朕就這麼定奪了,他們又會有什麼意見?”
趙光義趕緊道:“皇兄,曹彬他們自然是不會有意見的,可臣弟擔心的是,他們難以做到這一點……”
“你就放心吧!”趙匡胤輕輕一笑,“只要是朕下的旨令,那曹彬就一定能夠做到!”
既然趙匡胤對曹彬如此信任,趙光義也就無話可說了。不過,趙光義心中這麼想:如果趙普在此,又會說些什麼呢?
趙匡胤回宮以後,真的立即就草擬了一道詔令,著人連夜送往北方。趙匡胤還下令:這道詔書必須一刻不停地送到曹彬的手中。
詔書送走之後,趙匡胤似乎就輕鬆了。他邁著輕鬆的步伐去了花蕊夫人的寢宮。見著花蕊夫人之後,趙匡胤道:“愛妃,這回就全看曹彬的能耐了……”
曹彬自然是有能耐的。接到趙匡胤的詔令後,他居然笑了片刻,然後才對潘美言道:“看來皇上是真的著急了,詔書上龍飛鳳舞……”
潘美看過詔書之後不禁皺著眉頭對曹彬言道:“皇上命我等對遼開戰,又命我等不得引發全面戰爭,還要迫使遼人從北漢撤軍……曹大人,我等如何能面面俱到?”曹彬言道:“這說明皇上很為難啊?”
潘美急道:“皇上很為難,我等豈不是更加難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