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8部分

告得密才讓大家被批,鬥,他心裡就惱火,越想越覺得他的猜測是對的,他心裡的懷疑就怎麼都消除不了。他簡直坐立難安。

柳三妹看著陳教授不停變換的表情,隱隱猜到,這事似乎讓陳教授與他的師弟產生隔閡了。

柳三妹無聲嘆息著,博物館的玉佩她暫時可以不拿,反正她還有三個碎片沒找到呢,缺一不可。

等到大家都把這件事情給忘了,她再去‘取’,

這樣不是可以排除她的嫌疑嗎?

想通這點,柳三妹就把這事丟到一邊,專心開始她的學習之路。

1978年11月,一個小山村率先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簡稱大包乾,此舉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鄧總設計師終於宣佈了改革開放作為國家發展的新政策。

似乎是一夜之間,街道上冒出了許多小商小販,有的只是提著一個小口袋出來試試銷路,有的是騎著腳踏車出來碰碰運氣。有點類似打游擊,警察一來就跑。

柳三妹卻反其道而行之。她準備把自己的三百個鋪面全都開業。

柳三妹這樣高調,柳二姐其實是有些擔憂的,畢竟雖然上面有新政策,可誰知道哪天又變回去了呢?到時候,她小妹要是作為典型被上面抓起來,那她該怎麼救她?

可柳三妹卻跟她擺事實講道理,她是有背景的人,並不是單槍匹馬獨自上陣的人。

大背景是劉海名他爸劉從江,他可是北京市的第一把手。有他照著,沒人會拿她開刀。

小背景就是,她有王四這個好兄弟,時不時過來撐場面,沒有小蝦米敢過來搗亂!

有這兩人照著,她才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柳三妹沒有裝修,畢竟她的錢已經花的差不多了。

她找了十來個木匠做了些貨架,直接放進店裡。

裡面的貨物都是陳天齊幫她解決的。多數都是賣些吃的用的,至於穿得,那就是從鄉下收上來的千層底布鞋,老紡布機織的粗布,雖然不是很好看,可勝在便宜。

因為有陳天齊的幫忙,柳三妹和吳梅商量好了之後決定給他一成乾股,讓他負責管理供貨渠道。

陳天齊倒也沒有推辭,畢竟對他來說,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柳二姐見柳三妹把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陳天齊,也要過來幫忙,柳三妹對柳二姐也很放心。

柳二姐雖然這人有些虛榮心,心高氣傲等毛病,可她這人同樣也有優點,比如她絕對不會幹出做假賬的事情,她覺得那是對她能力的侮辱。

把財務這塊交給柳二姐,她也是經過吳梅的同意的。她雖然對柳二姐這個人有意見,可對她的能力還是很信服的。

柳三妹同樣給柳二姐一成乾股。

剩下的,吳梅佔了兩成,柳三妹佔了六成。

至於招人,這件事情非常簡單,柳三妹和吳梅直接到鄉下找年輕的男孩女孩,都是十六七歲的年紀。

雖然柳三妹不想用童工,可這年代十六七歲就已經是成年人了,甚至嫁人生子的也不再少數。她也只能入鄉隨俗,好在也離成年相差不大!

因為她的雜貨店裡賣的東西種類比較少,有許多鋪面比較大,柳三妹就把大鋪面從中間加一堵牆,隔開之後,就在旁邊開一個包子鋪。說是包子鋪,可裡面不僅僅賣包子,還兼職賣饅頭,髮捲,油條,饊子,煎餅等。

這時候就突顯出從鄉下招人的好處了。

鄉下姑娘很少有嬌養的,做這些活計非常順手,除了一開始拿捏不住比例,可她們揉出來的饅頭比柳三做得還要圓潤。

除了一開始,柳三妹叮囑過他們,按照她說的比例來揉麵,剩下的根本不用她操心。

拌菜這事,她是單獨交給比比較靠譜的人來做的。配方算是個秘密,是要籤協議的。當然簽署協議會比別人多兩塊錢的工資,沒有人不願意的。

等下面的人做出來的味道與她做得相差無幾,柳三妹才完全放手。

第122章

為了增加雜貨店的種類,柳三妹還特地在每個店鋪的門口張貼海報,鼓勵大家把家裡好的東西放到店裡來寄賣。

沒辦法現在才是改革開放的初期,市場還在逐步復甦,人們還在觀望當中。

除了一些小商販,幾乎沒有什麼私人建廠。不像後世,到處都有批發市場,根本不愁貨源。

也許這事是給了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