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0部分

北洋政府的聲音,鄂軍將領之間的反王氣氛越來越濃烈。

因此在與許海英師作戰時,鄂軍顯得消極被動,城外的防線很快全部淪陷,戰火一下子推至武昌城下。作戰的順利就連許海英自己都大感吃驚,第五師剛剛整編不久,下面幾個川軍軍閥還沒有十足的默契,再加上連續的行軍作戰奔波不止,哪怕有極高計程車氣,可兵士們業已體力疲弱。

本以為武昌攻防戰會是一場艱苦的作戰,許海英甚至做好了長期拉鋸的準備,哪裡知道才剛剛交手就打得十分輕鬆,仿若如入無人之境似的。

七月二十三日,長沙光復後的第二天,訊息傳到武昌督軍府之後,王佔元徹底喪失了堅持作戰的信心。同樣是在這天正午,第七師團在漢口布下了五個遠端炮兵陣地,直接瞄準長江江面上的海軍軍艦,不過並沒有急著開炮。韋汝聰發了一份電報到武昌臨時艦隊司令部,向長江艦隊下達最後通牒,如果在下午三點之前返回基地待命,南軍必將全力以赴採取打擊。

為了盡力說服長江艦隊停火,韋汝聰還在電報裡提及時任鎮江艦隊副司令的高廣徵。

說來也巧,就在韋汝聰的最後通牒發到長江艦隊司令部不久,高廣徵真的從鎮江發來一封急電,以海軍同仁的身份規勸長江艦隊停火,“沒必要成為北洋政府的殉葬品”。

正在長江艦隊總司令陳季良猶豫不決時,武昌城內突然傳來訊息,王佔元帶領自己的嫡系人馬已經逃出城去,而駐守武昌的鄂軍部隊緊隨其後宣佈起義。陳季良心頭一塊重石總算放了下來,既然連王佔元都逃跑了,自己也沒必要負隅頑抗,當即下令艦隊返航基地待命,同時各艦與岸上各營懸掛停戰白旗,等待進一步的談判到來。

——————————

【趙恆惕,1880~1971。11,字夷午、彝午,號炎午。漢族,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縣(今衡陽市衡山縣)白果鎮棠興村人。日本士官學校炮科畢業,同盟會會員。參加過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武昌起義後歷任新軍旅長、軍長等職。二次革命失敗後被袁世凱判刑,獲釋後任湘軍師長、總司令。】

第709章,宣武上將軍府

武昌光復意味著湖北大局落定,可是唯獨襄陽一處尚且駐紮著徐樹錚的中央第十三師。

之前武漢鏖戰時,韋汝聰不打算分兵進攻襄陽,只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奪取武漢三鎮,因此僅僅讓戴勘的第三師護住側翼,堵住襄陽方面的威脅。王佔元也三番五次要求徐樹錚派軍增援武漢,然而徐樹錚分析時勢之後,知道即便抽調援軍也無濟於事,於是按兵不動,一心一意在襄陽附近修築防線。

韋汝聰與許海英會師之後,向徐樹錚發去招降電報。徐樹錚的態度十分強硬,不僅拒絕投降,還在回電中痛斥南方叛逆的罪行。

韋汝聰會合各路軍隊的將領,商議趁著武漢大捷士氣高漲之際,一鼓作氣進攻襄陽,徹底平定湖北全省。

七月二十五日,經過兩天休整和準備,韋汝聰命令劉震寰師為前鋒,戴勘師由荊門北上,從南方側擊襄陽。劉震寰師沿著漢襄線鐵路快速挺進,在隨縣與中央第十三師一個團發生遭遇戰,然而因為之前一系列作戰十分順利,使得劉震寰頗有輕敵之心,在隨縣追擊北洋軍時誤入埋伏圈,先頭部隊損失慘重。

多虧中央十三師是新編部隊,士兵和軍官經驗缺乏,劉震寰及時收攏部隊避免先頭部隊全軍覆沒的慘劇。

韋汝聰得知此事之後,從武漢發去急電痛斥劉震寰“驕兵以輕敵”,命令劉震寰沉著應戰、將功補過,若還有類似錯誤發生一定軍法處置。

七月二十七日,襄陽會戰進入白熱化,戴勘和劉震寰兩路人馬總算把戰火推進到襄陽境內。為了儘快解決襄陽的頑固勢力,韋汝聰抽調了師團司令部直轄的重炮部隊,利用漢襄線鐵路運抵前線。第一師和第三師炮兵到位後,毫不客氣的向襄陽一陣猛轟,打得襄陽幾乎發生地震似的,無時無刻不是地動山搖。

徐樹錚頂著強大炮火的壓力,指揮麾下堅守戰線,他本人也親自前往火線督戰,南邊、東邊兩頭跑,根本不顧及自己的安危。中央十三師是徐樹錚一手帶起來的部隊,士兵、軍官們都對徐樹錚敬佩有加,此時看到師長毫無畏敵之心,於是打得也相當頑強。就是在近乎可怕的炮火壓力之下,最終仍然成功守住了城關防線。

戴勘、劉震寰對於中央第十三師的頑強作戰始料未及,按理說就算徐樹錚有足夠的決心堅持作戰,可湖北大勢已去,中央第十三師麾下的將官應該士氣大跌才是,沒想到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