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次貸危機結束後,這些中小基金就不斷登出和重組,重新註冊,他們消失,又以新的方式出現。
從2013年9月到2013年12月,短短3個月的時間,全球沽空大宗商品、石油、天然氣和石油國貨幣、股市指數,沽空大宗商品巨頭股價的金融衍生品,從幾百億美元的規模飆升至10萬億,而且還在不斷激增。
華爾街五巨頭、德意志銀行、滙豐銀行、ing……這些國際銀行巨頭最先反應過來,他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機構,只有一個家族,只有一個財團具備這種實力。
他們手裡拿著這些產品,第一選擇就是遊說石油國和各種投資機構接盤,他們的理由非常充分,如果石油國不接盤,國際油價和大宗商品價格會在一年內暴跌30%以上。
他們為所有石油國的央行、投資機構提供成本低廉的高槓杆交易協議,將這些產品賣給對方,然後在另一家投行繼續購買沽空全球大宗商品的金融衍生品。
他們知道,the…shunfamliy和華銀aig財團,以及twosigmawintoncmbhoward三大華銀系的對沖基金,擁有全球最強大的大資料和ai研究體系,在次貸危機時,徐家和華銀財團就憑藉谷歌的大資料網路,提前幾個月判斷出次貸泡沫的高風險。
從2013年9月到2013年12月,沒有一家銀行提供大宗商品的全球預警,沒有一家華爾街評級機構降低大宗商品供應商和石油出口國的財政、債券評級,大量高風險的對賭協議都以3b級、a級,甚至2a級金融信用和低風險產品銷售給全球投資者。
這就是國際銀行巨頭,他們不僅要儘快對沖自身被the…shunfamliy套住的那些合約,還要想辦法多賺一筆。
從華爾街五巨頭,到倫敦金融城的數十家歐洲銀行,到全球金融機構,只有the…shunfamliy和華銀財團坐在穩賺不賠的位置上。
這就叫做先下手為強,即便整個大宗商品的金融衍生品在國際資本市場發酵到40萬億美元的規模,the…shunfamliy僅佔據其中的1/30,但卻拿下了利潤最豐厚的那一半。
因為在the…shunfamliy購買金融衍生品沽空時,他們只要做到20%的跌幅就能盈利,隨著所有國際銀行都意識到風險,盈利風險就大幅飆升,必須沽空到30%,甚至40%才能盈利。
這和賭球一樣,當所有人都估測巴薩更有機率奪取歐冠時,押注巴薩的賠率就很低,即便贏了,獲利空間也很小,
反之,如果你押注波爾圖奪取歐冠,最終還贏了,獲利空間就要大的多,因為投行斷定你的押注必輸無疑,你就是買20億美元的對賭合約,他也會賣給你,等你離開投行時,賣出合約的投資經理們還會去酒吧慶祝一夜。
所以,你一定要快速操作,同一天,在不同的投行同時買入鉅額的合約。
差不多兩三天後,所有國際巨頭銀行就會反應過來,一聲我艹,心涼半截的立刻儘可能多的向石油國轉賣合約,還要開發大量的金融衍生品推銷給其他投資機構,分擔風險,再轉過來押注,降低風險,甚至做空自家銀行的股價。
華爾街五巨頭告訴歐佩克,告訴俄羅斯,告訴所有石油和礦產資源公司,在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的幫助下,他們只需要花費幾百億美元就能撬動槓桿,抵禦“對手”長達一整年的做空。
華爾街五巨頭當然也會告訴歐佩克,如果石油國集體輸了,槓桿一旦兌現,那就是數千億美元的天量級虧損,但是沒有關係,他們還有更多金融衍生產品分擔風險,即便輸了,那也最多就是千億級虧損。
這些國際銀行將自身的風險降到最低時,也將全球金融機構和投資者捆綁在一起,同生死,共富貴,要死……讓別人先死。
這一次的2014年大宗商品泡沫危機,實際源頭就是中國在2008年祭出的4萬億政策,最終導致的恐怖結果是全球資本在此後六年超量押注大宗商品投資,再加上新能源和頁岩油氣技術的發展,以及中國gdp增長和需求的放緩,終於壓垮了國際石油和大宗商品市場。
整個危機的重災區就是歐佩克、俄羅斯、澳洲、南美洲這些大宗商品出口國,歐洲金融業也慘遭重創。
從2014年5月至9月,全球資本市場蒸發的市值和財富超過10萬億美元,各國和投資機構、金融機構遭受的直接損失超過9300億美元。
在布倫特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