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玩笑,堂堂讀書種子,有功名在身的舉人,又經過系統的皇家教育。若說起處置具體事務,蘇木自然要甩顧潤這群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酸丁兩條大街。
況且,朝廷取士,講究的是身、言、書、判。
身是外貌,言是文章,書乃書法,判就是指處置政務的行政能力。
若是連個判詞也作不了,蘇木的書就算是讀到狗肚子裡去,也辜負了韶泰、吳世奇、劉健、謝遷、李東陽等名師的教誨。
顧潤想第一時間看到蘇木出醜,就一個箭步走上去搶過那疊文書。
蘇木一笑:“那就勞煩顧兄送去吳轉運使那裡。”
顧這才醒悟,自己在蘇木命令式的口氣下,這麼急著接過文書,表面上看起來,就如同是一個俯首聽命的手下。
竟在不覺中吃了一個啞巴虧,一張臉氣成了紫色。
接過文書,也不看,冷哼一聲,大步朝門外走去。
幾個書辦忙跟上去:“一雨兄等等,看看這姓梅的字寫得如何。”
“對,還有判詞呢!”
“咱們都等不及看熱鬧了。”
很快,幾人就將顧潤圍在正中,一人伸出一隻手,各自搶過一本文書。
看到門口亂哄哄的情形,蘇木難得地停下了筆,一臉玩味地看著他們。
“怎麼可能?”
“這字……真的是姓梅的所寫?”
“方才你等可是看明白了?”
突然間,眾人都發出一聲驚呼。
原來,這次蘇木也沒有藏拙,可說是拿起了全部勢力,一字一字寫得異常工整。
正常情況下,要想用書法震懾住眾生,自然要用自己寫得最好的董其昌體。董其昌雖然人品非常不堪,欺男霸女,魚肉鄉里,最後激怒了老百姓,一把火將他的家給燒了。可這人卻是明朝第一書法大家,明清兩朝少有的開一派新風的大師。
但蘇木想了想,殺雞和用牛刀,董體書法用來對付幾個普通書生毫無必要。
而且,要讓他們心服口服,就得用他們最擅長的書法字型。
滄州書生,或者說這大明朝的書生最推崇的字型莫過於三館體,也就是後世所說的館閣體。
倒不是說這種字型有什麼不得了的地方,實際上,這玩意兒根本就沒有任何藝術價值,講究的是一比一劃,端正標準,最高的境界就是如同剛印刷出來一樣。
館閣體的出現主要是為科舉服務的,為的就是不讓考官看你的字不費勁。
在這片時空,練習書法並不想後世那麼簡單。只需報個特長班,買幾本字帖照著臉就是了,所需的只是恆心。只要你有這份毅力,無論你想學什麼,堅持個十來年,必然能寫一手不錯的毛筆字。
可在古代,要想練好書法卻不那麼容易。關鍵是字帖不好找,沒有影印本,學生們只能照著先生的字依葫蘆畫瓢。好一點的書法字帖,那可都是真跡,價值連城,是世家望族的珍藏。
不像現代社會,一本王羲之的字帖也就十幾塊錢。
開啟電腦一搜,也就花些電費。
穿越之後,拜這個時代不到一成的識字率所賜,就蘇木看來,很多秀才一級的書生,那手字真是不堪得緊,也就自己小學時的水準。
就因為沒處可學習書法,所以,明朝的普通讀書人的字都寫得不怎麼好。可科舉場上,書法不好可是要吃大虧的。
按照明朝的科舉制度,院試一上的正式考試因為涉及到考生的功名,所作的卷子都要由專門的謄錄重新抄一遍,然後糊上名字交給考官審閱,為的就是防止作弊。
如果你字寫得潦草,謄錄抄卷子的時候只需抄錯一個字,你就完蛋的了。
到了殿試一關,卷面分所佔的比例也高得離譜。甚至出現了,直接以書法好壞錄取考生的情形。
所以,就算沒有字帖,一般的書生都會拿一本書籍照著上面的字一筆一畫的學,這就是所謂的館閣體。
第四百四十六章 有了個主意
在場的所有書辦和幕僚大多有秀才功名在身,最差的,如顧潤者,雖然只是個老童生,卻也是滿腹詩書。
學而優則仕自來就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最高理想,對於科舉,即便如顧潤這種自暴自棄的紈絝也都曾經留意過。八股時文、三館體更是每日必修的功課,如何看不出蘇木這手字的好壞。
卻見蘇木的判語上所寫的字,一個個端正標準,真真如用尺子一筆筆畫出來一樣,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