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李卓然,還有中央秘書長鄧小平都鬆散地坐在桌子周圍。唯獨李德遠遠離開桌子,心事重重地坐在房門的入口處,不斷地抽菸,噴出濃濃的煙霧,旁邊坐著他的翻譯伍修權。
如果仔細觀察每個人的神態,還是可以看出,博古與眾人有些不同。他是一個富有才華的年輕的政治家,其才思之銳敏,對馬列著作之熟悉,並不在毛澤東、周恩來等人之下。尤其是少年得志,大權在握,平日裡自不免有目空一切的驕矜之色。過去在中央蘇區的各種會議上,發表起演說來,真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既有強烈的鼓動性,又有邏輯的雄辯性,再加上馬列原著能夠整段引來,英文、俄文更是脫口而出,會場上常是一陣接一陣暴風雨般的掌聲。他今天仍然顯得矜持,但總有點不很自然。這也難怪,每個人,不管是誰,也不管是在政治上或者是在生活上,只要陷於某種被動,總會有這種難以掩飾的忐忑不安的心情。博古自湘江戰役之後,不論是同志們背後的竊竊私議,還是當面流露的不滿,都已陸續聽到不少。今天的會議,是接受大家的提議被動地召開的,報告又是在大家的催促下準備的,也就更難怪有這種不安的心情了。
壁上的自鳴鐘噹噹噹響了五下,周恩來在博古的耳邊輕輕地說:“開始吧!”博古點了點頭,掃視了一下會場,接著就宣佈了開會。他的主報告的題目是《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在這個報告裡,他首先肯定了四中全會以來的中央在政治上和戰略上都是正確的,是無可懷疑的。這一點他作了反覆說明和充分地發揮。至於講到中央蘇區放棄的原因,他列舉了一系列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在客觀原因上,他強調了第五次“圍剿”與歷次“圍剿”不同:帝國主義列強對國民黨的援助大大加強了,透過大量的借款和現代化的軍事裝備,大大加強了國民黨的軍隊;在兵力上國民黨動員了一百萬大軍,而專門進攻中央蘇區的就有五十萬人;另外還派了軍事顧問;這一切就形成了對紅軍的絕對優勢。而在主觀原因方面,黨在白區人民中的工作依然沒有顯著的進步,游擊戰爭的發展與瓦解白軍士兵的工作依然薄弱,各蘇區紅軍在統一戰略意志之下的相互呼應與配合還是不夠,這些弱點無疑地要影響到反五次“圍剿”的行動,成為五次“圍剿”不能粉碎的重要原因。
博古抽菸很兇,幾乎是一支接著一支,報告作完,已經不知抽到第幾支了。他在紙菸的煙霧繚繞中,結束了自己的報告,最後說:“同志們!我的這個報告寫得很倉促,不周密不全面之處是難免的,希望同志們以布林什維克的精神給予批評。”
話雖如此說,但心裡卻嘀咕著:大家究竟會怎樣評價呢?就象拿出作品的可憐的作者在聽候著觀眾的裁判。他掃視了大家一眼,會場上卻是一片冷峻的靜默。只有一向維護博古領導的“少共”中央局書記何凱豐,鼓著兩隻大眼睛,審視著會場上每一張面孔,想從他們的表情看出對報告的反應。
下面是周恩來的副報告。他的表情是嚴肅的和熱誠的。他和博古的報告有一個明顯的不同,就是在分析未能粉碎五次“圍剿”的原因時,側重講了主觀方面,也就是領導者本身在軍事路線上犯了嚴重的錯誤。
“這是一個終生難忘的沉痛教訓!”他望著大家異常沉痛地說,“在這中間,我自己也是有缺點和錯誤的。我願意在我負責的領導工作中承擔責任,並堅決改正。我希望全黨來監督我,看我今後是否做了改正。……”
他的長鬍子似乎在抖動著,眼睛裡流露著真誠的灼人的光輝。全場的人都在望著他。“共產黨人本來就該是這樣。”人們心裡悄悄地說。彷彿在這一瞬間,一塊冰塊兒在不知不覺間融化了。而且,人們心裡清清楚楚:在軍事思想上,他和毛澤東、朱德都基本上是主張打運動戰的。因此,在他代替毛澤東為一方面軍總政委後,能夠同朱德一起取得粉碎四次“圍剿”的光輝勝利。此後,周恩來、朱德同蘇區中央局和臨時中央在奪取“中心城市”等一系列問題上矛盾愈來愈尖銳了,周、朱在前方指揮上毫無機動權,造成很大困難。李德進入蘇區後更加劇了這一矛盾。終於在一九三三年末,李德以統一前後方指揮為名,建議並經中共中央局決定,取消了中國紅軍總司令部和第一方面軍司令部,原“前方總部”撤回後方,併入中革軍委,這時的部隊就由博古、李德直接指揮了。今天,周恩來為此坦誠地承擔責任,一個本來德高望重的人,在人們心目中,形象是更加高大了。
接著,是張聞天的發言。他的神態嚴峻,嗓音洪亮。由於事前吸收了毛澤東、王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