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的行業的贏利基礎是什麼?那些非常悠閒的公司為何具有超常的利潤,而忙忙碌碌的公司反而苦苦掙扎?
公司的經營活動有很多,公司所在行業也有很多。這樣組合下去,各個企業就呈現出不同的特質。在具體的公司中,哪個環節的改進最有可能創造利潤?有人說是補齊最短木板,有人說要發揮長處,莫衷一是。
對“藝術與科學”的思考,出人意料地回答了企業通常都會遇到的重大辯證關係問題,它把所有問題集中到一個點上——在企業的所有活動中,哪些是藝術,哪些是科學,對企業因素或者環節的處理,其實等同於處理藝術與科學的關係。
我們還是因循俗套,先給出一個藝術與科學的定義,這是進入這個題目的捷徑。
所謂藝術,就是你的做法和我的做法結果迥異。進一步說,即使我做同一件事,兩次的結果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別。
所謂科學,則是同一件事由不同的人做結果一樣,完全可以重複驗證。數、理、化是典型的科學,一個題目有特定正確的解,並且可以完全重現。而畫一幅畫,或者做一篇作文,即使是畫雞蛋這樣簡單的東西,或者做一篇固定題目的文章,每個人都會給出一個不同的結果,這便是藝術。
企業的管理運作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藝術與科學的混合體,因為既有非常普遍的原理,又有不同運作管理方式。比如,福特在創立並運作福特汽車公司時,他發現工人生產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四處走動,尋找材料或工具,花在這上面的時間甚至超過了幹活的時間。“這樣,他的工資少就不足為奇了——專門從事行走行當絕非高薪職業。”福特說,“我們把這種‘人找活’的狀況改變為‘活找人’的狀態,這就等於我們開始向裝配線邁出了第一步。現在,我們的生產動作已形成了兩大原則,即如果能夠避免的話,首先,工人絕對不能多走動一步。其次,幹活時工人不必彎下腰。”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流水線幫助福特建立了汽車王國,進而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寸土地。他的流水線已經超越了汽車行業,被應用於各個行當,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創造了上一個世紀史無前例的物質財富。
於是,流水線成了企業生產中的一門科學。泰勒的《科學管理》也主要是從研究動作和生產效率的關係入手的,管理也因此打上了科學的烙印。
公司運作是從藝術到科學的過程
過去的一個世紀,人類創造的財富比以前人類歷史的總和還要多。創造這種輝煌一個是靠科技創新,比如眾多的發明創造;一個是靠科學管理,把生產管理運作過程中的一切細節程式化、規範化,從而提高效率。
公司的建立、生存和發展,也是一個從藝術到科學發展的過程。早期的公司,多半是手工作坊,依靠少量個體的努力和天賦,進行研究、生產、銷售、管理等各個方面的運作。任何公司幾乎都走過這樣一個過程。
今日執IT世界之牛耳的思科公司,在成立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完全依靠工程師的天賦和執著開發產品。當年公司的狀況是手工製作,少量生產,運作管理極其混亂,完全缺乏專業的財務管理,公司內部充滿了火藥味濃烈的爭吵。
戴爾公司更是憑著創始人戴爾在大學宿舍裡替個別人攢相容機起家的。微軟公司一開始也僅僅是兩個毛頭小子編制程式……
所有的案例基本上都揭示了一個事實:公司的發展總是一個從藝術到科學的過程,而且這種過程永無止境,難以窮盡。
科學必然戰勝藝術
2004年5月,畢加索的《拿菸斗的男孩》拍賣了億美元,但這改變不了我們這個世界被科學佔領的事實。
前不久,索斯比拍賣行拍賣出去一幅畢加索的肖像畫——《穿藍衣的少年》,價格突破了一億美元。之所以能賣出這樣高的價錢,肯定不是因為這幅畫畫得更“像”,價錢在很大程度上和畫作的知名度、唯一性有關。
但是,這是非常不具備普遍意義的個案,況且這種個案和少數人的主觀評價有極大的關係。就生產的效率和質量(哪個更像真實的)而言,畫家基本上無法取勝於簡單的照相機。絕大多數情況下,科學必然戰勝藝術,尤其是在公司運作和經營管理方面。
生產環節上的事情是顯而易見的,採用流水線這種比較科學的方式生產,其質量更有保證、效率更高是不用說的。
在研發環節、營銷運作環節和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環節這些自由度比較大、難以規範化和科學化的體系中,藝術在和科學對壘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