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者說得半句話,老者竟也童心未泯,同慧遠較起勁來。一路行來,倒是遇到愈來愈多的武林人士,紛紛趕往少林寺。

行到第三日傍晚,二人錯過了投宿的城鎮,便尋了一戶農家借宿,此處已距少林寺僅有一百里上下,再行一兩日便即可到。吃齋唸佛之人也多了起來,二人借宿的這戶農家便是信佛之人,眼下見一位出家人和一位童顏白鬚的老者借宿,自是招待有加,熱情的很。

農家宅小屋少,慧遠和老者只能同在一間房內休息,自比不得客棧。慧遠兀自取了被褥鋪在地上,將床讓給了老者,老者頷首讚許,卻也並未言語。

慧遠盤膝默唸著經文,老者端坐在桌邊,從懷中取出一個布袋,打將開來,從裡面取出一塊材質上好的彩錦平鋪桌上,又從布袋中取出兩個小布袋,依次開啟,放在彩錦兩側。

慧遠默唸了一個時辰的經文,緩緩睜開眼,一瞥眼間,見老者的彩錦之上並非繡得花草蟲鳥,而是縱橫一十九道的棋盤,兩個小布袋中分別裝著黑白棋子,棋子晶瑩剔透,小巧玲瓏,著實精美的很,老者正兀自和自己對弈。

慧遠甚愛弈棋,見老者也是痴迷於弈棋之人,便冥冥中多了幾分好感,近身到桌邊向棋局瞧去。一瞧之下,慧遠咦了一聲,心下奇道:“好不古怪的一盤棋。”但見棋盤之上黑白棋子頗少,但激烈搏殺的場面已是盡顯無疑,黑白雙方於中原及四方針鋒相對,寸土不讓,相互逐鹿。

此時老者手執一黑子已沉思多時,不知該下於何處。慧遠也自沉浸其中,苦思冥想起來。

過得許久,老者說道:“這一子下在‘平四三’位如何?”慧遠說道:“不可,若下此處,會將周邊五子置於險地,後患無窮。倒是可以考慮下在‘去四五’位。”老者說道:“此位雖能救活二子,然失地甚多,終不可取。”

二人又即陷入沉思。

第三回(第四節)千年古剎幾為浪中舟

又過了許久,慧遠仍在聚精會神的思考著,老者卻站起身來,舒活了下身體,說道:“老嘍,比不得你們年輕人,老夫先行睡了。”

慧遠一聽,方始打破沉思,問道:“不知道老施主如何稱呼?”老者道:“老夫姓顧名劍成。”慧遠道:“沒想到顧老施主的棋藝如此精湛。”顧劍成道:“你如此年紀輕輕,卻有如此見地,卻是天賦極佳的很吶。”慧遠道:“小僧不敢當,只是個人偏好罷了。”顧劍成道:“你棋藝如此精妙,卻又為何不懂得半點武功?身為少林弟子,不習武當真是大大的不該阿。”

慧遠道:“少林弟子的根本並非習武,而是參禪悟道,因此不習武也沒甚麼該與不該。小成者度己,大成者度人,習武無非是強身健體,舒活筋骨,進而更益於修禪罷了。不過也有不少前輩以武參禪,終成正果,自是另當別論。至於小僧不懂武功則是別有原因。”慧遠遂將幼小時家生變故,寂難相救等其中緣由講述了一遍,自是沒得半句謊話。

待慧遠說完,顧劍成道:“人生在世可謂世事難料,小師父不必太過傷心。”慧遠道:“過了這許多年,小僧雖未忘記,卻也淡了很多了。”顧劍成道:“如此正好,拿得起放得下方為男兒本色。”顧劍成見慧遠已年近二十卻絲毫不懂武功,又不知仇人是誰,此仇如何能報?因此只好以這般言語相勸。

慧遠道:“顧老施主說的正是,小僧定當謹記於心。”顧劍成道:“老夫只是直言相勸而已,小師父不必客氣。不過小師父的棋藝確是不凡,老夫也是喜愛弈棋之人,不如擇日奕上幾盤如何?”慧遠道:“如此秒極,小僧最喜弈棋,不如就定在明日罷。”顧劍成道:“好,就定明日,咱們大奕三百回合。”說罷,二人哈哈大笑起來。

第二日清晨,二人早早別了農家,便即上路。這日與前幾日大不相同,一路之上二人有言有語,談笑風生,腳下也不急於趕路,隨心隨行。

未牌時分,二人距少林寺只有三十餘里,並未急於趕去少林寺,而是在附近集鎮之上尋了一家客棧住下。客棧雖小,卻是幽靜的很。

晚飯過後,二人便來至客棧後院,小院中建有一座“清幽亭”,四周假山流水,繁花綠樹環繞,雖不華貴豔麗,卻有一番恬靜、舒適之趣。二人在亭內的石桌之上燃起檀香,頓時香氣繚繞,令人身心寧靜,百骸舒泰。顧劍成取出彩錦棋盤與黑白棋子,二人便在這幽靜異常的小院之中對弈起來。

二人每下一子都仔細斟酌,詳細推敲,唯恐有絲毫疏忽而致滿盤皆輸,轉眼過了半個時辰,棋盤之上才下了三四十枚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