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遊客大多都知道蕭家有一隻能說會道的鸚鵡,一隻疑似金絲猴的猴子外加調皮的小貓。
現在的小金雕已經換上了粗硬的翎羽,暗金色的身體和亮金色的頭部看上去頗有幾絲成年金雕的氣勢,不過它還不會飛。每天就在閣樓和三樓的走廊上來回踱步,別的沒有練出來,領導的八字步倒是有學有樣。
老太爺請蕭四爺來看過,說是小金雕翅膀上的翎羽還不夠長,大概再過半個月,等翎羽長齊了,就可以訓練它飛行了。
…… ……
這兩天,蕭風發現鏡湖邊上的草場上,有不少遊客開始在放風箏,蕭風有點心癢癢的,準備帶著兩個娃娃去湊熱鬧。
“爺爺,給我們做兩個風箏嘛!”蕭風跑到老太爺跟前,給他捶背討好。
在蕭風的記憶中,老太爺製作風箏的手藝可不弱,蕭風小時候幾乎每年都能夠獲得新的風箏,度過那段無憂無慮的童年。
對於背靠著一大片竹海的銀杏村來說,幾乎每個老人都有一手編制竹製品的絕活,因此製作一隻風箏只能是小菜一碟。
“沒問題!你到庫房拿兩根竹篾,書房裡有膠水和宣紙,再找點工具就可以了。”老太爺正嫌每天坐著無所事事,蕭風的要求正中下懷。
竹篾削成薄片,紮成風箏的骨架,在用漿糊沾上宣紙,描繪出蜻蜓、老鷹或專業蝴蝶的樣子,拴上線團,一隻風箏就做成了。
看著老太爺三下五除二,不到半個小時就完成了兩隻風箏,讓蕭風有些無地自容!
看過老太爺製作風箏無數次,蕭風還是學不會,哪怕老太爺把每一個步驟的細節、注意事項都和他說的清清楚楚,蕭風動起手來還是無比笨拙。
說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