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7部分

只有比上一次更壞。

這一次,他們也沒了什麼底氣,唯一反應激烈的言辭,也不過是指斥秦軍北來,一路上對女真人。契丹人的屠戮令人髮指云云罷了,但曾幾何時,契丹人,女真人席捲北地的時候,又何曾手下留情過?

這種無意義的指責。也只能表明,金人色厲內荏,已經被秦人殺的怕了而已。

趙石並未隨軍迴轉,而是留在了大同。來年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一來一回徒耗時日而已。再者,如今和景帝在位時有了很大的不同。

成武皇帝李全壽對他的信重非是當初景帝可比,讓他可以放心的施展拳腳,但皇家之人,誰說的好呢,當今陛下是那麼好相與的人嗎,趙石是萬萬不信的,能面不改色的弒父殺弟的人,又豈是表面上看來那麼簡單的。

不過是情勢使然罷了,皇帝陛下需要他這樣一位大將軍震懾軍中異聲,而他趙石,也需要來自皇帝陛下的支援,放心的在外征戰,所以才是這麼一副君臣相得,其樂融融的樣子。

這個時候,確實要比當初景帝在位時要舒服的多,不用時刻警惕來自長安的風刀雪劍,更不用擔心,皇帝陛下突然間動了疑心,便弄出許多的么蛾子出來,那種如牽線木偶般的日子,趙石可是記憶猶新。

景帝陛下的那些手段,讓他難受的厲害,也正是如此,最終才鬧了個一拍兩散。

不過成武皇帝李全壽的心思,他也猜不很透,他只是知道,經歷過那場大亂,應該能平靜幾年才對,不過將來的事情,不好說的很,後路還是要留足才行,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寄託於皇帝陛下身上,那無疑是最愚蠢的想法。

他寫了幾封家書,讓種懷玉順便捎到太原,由劉忠國帶回去,等到兩場大雪下來,趙石在大同的日子其實是更加的清閒了。

軍中糧草齊備,過冬的物什也早已預備好了的,加上太原府知府,大同府知府也已經到任,之前都到大同來拜見過了,然後才去上任,如此,民事也也就不用他再操心什麼了。

到是大同府知府到來的時候,聖旨也一起到了,加大將軍趙石為河東宣撫使,總領河東軍政事,嗯,和唐時朔方節度使差不多,管的地盤也差不了多少。

當年平蜀時,趙石也曾領過這樣的職務,行的也是節度使事,但這一次,不同之處在於,那時是臨危受命,地方官吏雖也在他的轄下,但他可顧不上什麼地方政事,其實還是領兵將領。

但這一次,卻屬於論功行賞,如果他願意,整個河中已經都姓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新鮮地道的一個節度使就此出爐了,只是沒人那麼叫而已。

聽著大同府知府左一個使君大人,右一個使君大人,被人叫慣了大帥,大將軍的趙石覺得分外的新鮮,同時也覺得很彆扭,心想,這是一下子成了文人頭子了不成,想想自己那一手自己都看不過眼的書法,頓時覺著,這個文人頭子自己可能名不副實的緊,還是不要太過狂妄才好。

而這位曾經任過太子少傅,後來被趕出東宮,到南邊轉了一圈的成武皇帝心腹之臣,還帶來了成武皇帝李全壽的口諭。

卻是開玩笑般的在解釋,論功行賞之際,朝堂上又吵了很久,癥結之處還在他這個大將軍的身上。

有的說加其爵位便好,但有的人又說了,現在已經是一等侯,再加可就是公爺了,這才打下一個河東,之後以那位的本事,戰功一定還會接踵而來,難道最後要封王不成?

有人則說,一等侯其實還可以加上開國兩字的,但接著又有人反駁,區區兩個字,能賞大將軍今日之功?

最終爭論的焦點還是回到了大將軍的職位上,三品大將軍,在職銜上已經不可能再加了,國朝沒有一品二品大將軍的舊例,開國太祖皇帝,也曾經說過,之後三品文武臣工,已是位極人臣,何需再有尊榮,前車之鑑不遠,此為國朝禍亂之源矣。

由此,大秦文武大臣,具以三品為終,不再有一二品文武大臣的職位。

而趙石的冠軍大將軍號,已經是三品頂階,無法再加,既然虛銜不成,便只有實打實的職位了。

這又是一番爭吵,最終才定下了河東宣撫使的職位,有的大臣歪嘴,說大將軍功高,可以蔭其子孫家眷嘛,不用那麼費事,這個提議卻是得了許多人的支援,不過最終,皇帝陛下還是以激勵前方將士為由,為趙石選了這個職位。

說到這兒,這位四十多歲的大同府知府大人,還神神秘秘的壓低聲音道了一句,陛下讓我轉告使君大人,之前舊約,陛下一刻不曾忘懷,還望使君大人放心任事,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