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的遠古,經過一番認真搜尋,最後的視點不得不凝聚在周文王身上。他的身影投射在中國古代歷史的螢幕上,實在是太高大太突出了。當我以他為起點,將中國幾千年來綿延不絕的政治與文化經過一番梳理之後,不得不慨然嘆道,周文王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實在是太大太深了,這種巨大與深遠常在我的心頭產生一種強烈的震驚之感!

在政治上,周文王所奠定的西周政體是為中國幾千年封建專制集權之先聲,前此已有所論述。現在,我們來看看《周易》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與巨大改變。

《周易》本是一部占卜之書,它的文化基質為術數、為巫術,是中國巫術文化智慧的結晶,是第三期人為巫術的代表與象徵。這是一個我們不得不承認、不得不正視的事實!《周易》自它誕生之日起,就被奉若神明,直到今天,中國傳統文化仍未在整體上有所突破與超越。也就是說,中華民族的文化與歷史,幾千年來就一直籠罩在一股濃厚的“巫氣”之下。這股“巫氣”摻和在空氣中,滲透在土壤裡,積澱在民族心靈深處,強大的浸潤與影響導致了種種意想不到的後果。

巫術,說到底,是愚昧的象徵。它的社會功能,就在於能使無助、絕望、痛苦的人們在心理上得到某種虛幻的滿足。巫術與宗教的文化之根,都源於貧瘠的土壤之中,都信奉神靈,崇尚奇蹟,透著一種神秘的氛圍,有著一定的禁忌與戒律,給痛苦的心靈以緩釋與安慰等等。但是,它們又有著截然的不同。

巫術是宗教與科學的前奏。當巫術發展到一定的高度時,人類在慢慢成熟的過程中將會發現,占卜占筮之類的巫術在生產與生活中並非萬能,它們常常失敗“流產”,並不能解決什麼實際問題。於是,就由無條件地信奉過渡到無法釋懷的疑惑,必然面臨著一場新的抉擇,而擺在他們面前的出路只有兩條:一是創立宗教,徹底皈依於神;二是從巫術的神秘氛圍中走出,以理性戰勝愚昧,走向科學的征途。

然而,中華古代的文化智慧之路,卻出人意料之外,既沒有實現巫術向宗教的轉化,也沒有步入充滿理性之光的科學之路。一個我們毋庸諱言的事實就是,我國古代的宗教智慧與科學智慧都不怎麼發達。

原因何在?其根由就在中華巫術特別是《周易》之中。以《周易》為象徵的中華第三期巫術,是天啟與人為的結合, 是神人的智慧結晶。六十四卦是聖人的創造,同時又是天神的啟示。《周易》一旦創造出來,就成了一套自在自為的系統,既非後天所能企及,也非後人所能改造,它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似乎已經窮盡了人類的方方面面。它本身就是一個宇宙,一個人神共創的可以囊括一切的神秘“宇宙”。

《周易》,是人對神的一種信賴,凡是自己無法理解、無法把握、無法控制的事物,都可向冥冥之中的上蒼訴求祈禱;同時,它又是人類自主意識的一種體現,希望擺脫神靈的束縛,獲得人的思想與行為,進入自在自為的狀態之中。它是先民的一次瑰麗的童年夢幻,又是一道東方式的文明曙光。

傳統文化的“上帝之手”(11)

《周易》的巫術境界,最為推崇的就是天人合一。這裡,既沒有人類可以完全託付的異己神靈,也沒有完全站立的人類本體。既信仰神又要推開神,既依靠自己又要跪拜神。人與神,已經不可分離,似乎融於一體了。而宗教的文化素質,就是嚴格地實行“神人相分”與“神人對立”,人就是人,神就是神,是兩個無法“合一”的異體,神靈高高在上,人不能對其產生懷疑,更不能拒斥,只有無條件的皈依與服從;在科學中,既沒有巫術的“天人合一”,也沒有宗教的異己神,人類不論渺小也罷,高大也好,他們只相信自己,透過自己的實踐與努力創造一個充滿了“人氣”的世界。

《周易》既沒有為宗教,也沒有為科學提供充足的空氣、土壤與養料。而後人們對《周易》又是那麼奉若神明,因此,中華巫術也就沒有完成向宗教或科學的轉化。普通民眾對《周易》的信奉,很大程度是因為它的“實用性”。《周易》的原質是一部占筮之書,當年的周文王就曾用它一個勁地佔卜自己的出獄之日。後人待《易》,大多也從實用的目的出發,有關婚喪嫁娶、動土出行、耕種收穫等生產生活行為,事前都要卜卜吉凶。人們的眼光只注重、講求“實用”,根本不可能在思想意識上有所超越。《周易》的這種實用性又被後來的孔子所看重、利用,這樣一來,國人便幾千年來一以貫之地停留在“實用理性”的層面,只注重此岸,注重腳下,也就無法在純粹的思想與真正的科學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