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0部分

山給少林寺,作為少林寺的佛田。並下旨允許少林寺自己組建合法的僧兵隊伍,保家護院的同時,可以廣收俗家弟子。

少林寺一代一代傳了下來,到了明朝的時候,少林寺已經是中國武術界的泰山北斗。當時有一種說法叫“拳出少林,劍歸華山。”也就是說所有練拳的,都要稱呼少林為祖師,十有**都是和少林有關連的。不是少林俗家弟子教的,就是少林的旁支,或者直接是從少林寺學來的。

福建莆田少林寺的來由是因為江南的倭寇。第一批的少林弟子是因為家鄉有倭寇作亂地方,他們請了一些同門師兄弟回家鄉保家護鄉。可是他們人數不多,幾乎全部死在了福建。最後一個師兄弟將自己的師兄弟們供奉在福建寺廟裡,自己也留了下來。這個僧人雖然從此沒有離開寺廟,但是開始教授附近的百姓一些武術。

福建少林寺的建立,在於明朝的一份調兵函。朝廷調嵩山少林寺的一隊僧兵去福建幫助官兵抵抗倭寇。朝廷的意思是倭寇多為倭國的武士,不如叫中國的功夫高手少林寺的人去消滅。第一批的僧兵出發了,他們一行三百人由河南嵩山出發,來到福建東南沿海。

第一批僧兵的失敗,原因很多。第一是不熟悉這裡的地理環境,第二就是水土不服,大多數的僧兵精神不佳。第三,就是低估了倭寇的殘忍和作戰能力。第四,朝廷軍隊沒有及時配合。第五,後勤保障沒有跟上。僧兵不同於士兵,不但不能吃肉,而且不習慣福建當地的伙食,吃不好睡不好,怎麼能和倭寇作戰?

第二十三回 白兔戴冠二十三

就這樣三百從來無往不利的少林寺僧兵初戰失利,後來的戰鬥之中也輸多勝少。原因之中還有一點,就是僧兵不喜殺生,倭寇卻是殘忍無比。僧兵只想活捉倭寇,倭寇卻不顧自己人的死活,就是隻知道殺人。僧兵一要顧忌當地百姓,二要注意注意不多造殺孽,顧慮太多當然不行了。

為時近一年的作戰,三百僧兵死傷殆盡。朝廷只好宣佈調回僧兵,僧兵第一次以失敗告終。剩下的僧人之中,只有七個僧人回到了嵩山少林寺。有一些僧人從此留在了福建。一來為自己的師兄弟守靈,二來決心不打敗倭寇不回嵩山少林寺。

俞大猷其實也是嵩山少林寺的俗家弟子,更是一個輩分很高的一個弟子。他不但學得一身硬功夫,更是將少林棍法和軍隊裡的作戰棍法合二為一,創造出自己的棍法。他把自己的棍法普及福建軍隊的同時,更是親上嵩山少林寺,再一次請僧兵下山。

不過這一次俞大猷聰明瞭,是請少林寺的僧兵們作為教練,教導士兵為主。等僧兵們熟悉了福建的地理環境之後,才派他們配合士兵出戰。這樣一來不但嵩山少林寺的師傅們容易接受,也對這群僧兵也可以發揮最大的作用。嵩山少林寺初步答應了俞大猷的請求,但是依然需要朝廷的調兵函才可以。俞大猷出面,請江南總督胡宗憲上奏朝廷,再一次請嵩山少林寺僧兵下山去福建助陣。

朝廷的調兵函下達嵩山少林寺,少林寺再一次組織僧兵出征福建。但是為了更好的指揮和控制這支僧兵,少林寺決定將指揮權交給福建的小山大師。小山大師原來是少林寺的弟子,也是第一批的僧兵。後來自願留在福建,一邊為師兄弟們建立佛塔,一邊熟悉福建的風土人情和倭寇的情況。多次送來倭寇的情報資料,便於少林寺的僧兵針對練習。

在秦泰來到莆田的時候,小山大師剛剛接到少林寺的信。信中不但同意小山大師在福建建立少林寺下院,而且將未來的僧兵指揮權交給了小山大師。少林寺方丈大師並要小山大師物色一個可靠地地方將領,帶領這群僧兵抗倭。小山大師本人對俞大猷的感覺不錯,說起來還是師兄弟關係。但是小山大師對於俞大猷的部下的違法亂紀卻是十分的不滿。

這時候秦泰的出現,令這個小山大師眼前一亮。秦泰不但是一個愛老百姓的好官,更是一個軍紀嚴明的地方官。秦泰身邊計程車兵都是福建本地人,和福建的百姓有很深的關係,這樣一來打起仗來會更拼命,平時也不會太欺負當地的百姓。不像俞大猷的軍隊,來自五湖四海,而且還有一些強盜、土匪招安來的,他們才不會管百姓們的死活,打起仗來也是斤斤計較。

所以小山大師請人去求見秦泰,希望秦泰能來一次新建的福建莆田少林寺。剛好一個老僧說他認識秦泰,曾經還是秦泰的師傅。小山大師仔細的向這個老師傅問了秦泰的事情,老長老知無不言,把自己知道的事情都說了出來。小山大師就更加喜歡這個和佛有緣的秦泰大人了。

這時候田中一郎一戰剛剛結束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