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二四頁三行並在漢分翼軫之域按:“在”字原脫,徑據汲本、殿本補。
一0二四頁四行時左隊大夫逯並素好士按:沉家本謂前書王莽傳作“逯鎫”,恩澤侯表作“逯普”,普本作□,□鎫形近,未詳孰是。鎫為莽大司馬,封同風侯,後策免就侯位。此雲左隊大夫,殆策免之後復居是官歟?
一0二四頁一0行*(孔)*演*'孔'*圖曰據汲本改。
一0二五頁六行父教不可廢按:殿本“可”作“敢”。
一0二五頁一一行合三為一按:殿本、集解本“合”作“含”。
一0二五頁一一行包而為一*'也'*甄*(也)*者據刊誤改。
一0二六頁七行窮人於□按:汲本、集解本“於”作“屈”。校補引錢大昭說,謂閩本作“於”。
一0二六頁一五行武王伐*'紂'*紂率其旅若林刊誤謂案文“伐”下少一“殷”字。今按:御覽三二六引重“紂”字,今依御覽補。
一0二七頁一三行惲若不去汲本、殿本“去”作“出”。今按:去謂離去,作“去”亦通。
一0二八頁一行主簿讀*(書)*教集解引惠棟說,謂袁紀及風俗通皆雲主簿讀教,衍“書”字。今據刪。
一0二九頁三行又對觽顯言*(於)*繇延之罪也據殿本刪。按:汲本“於”作“夫”,疑皆衍文。
一0二九頁一0行將為巢許而父老堯舜乎按:汲本、殿本作“將為巢許乎,而父老堯舜也”。王先謙謂東觀記“父老”二字作“去”。
一0三0頁四行挾太山以*(趨)**'超'*北海據汲本、殿本改,與今本孟子合。
一0三0頁五行為*(少)**'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為也據汲本、殿本改刪。按:章懷引孟子,往往與今本孟子異,或其所見本不同也。然此節文字衍鬥,幾不可句讀,張魭王龔傳論注亦引孟子答齊宣王語,雖多刪節,大致與今本孟子合,足證此為傳寫之誤也。
一0三0頁六行*(善)**'羞'*惡之心據汲本、殿本改,與今本孟子合。
一0三一頁二行此清木汁耳按:汲本、殿本“清”作“青”。
一0三一頁六行火明遼遠按:王先謙謂東觀記“遼”作“燎”。
一0三一頁六行帝乃回從東中門入按:“東中門”續志作“中東門”。校補謂錢大昭雲此與何湯事略同,湯事在謝承書,桓榮傳注引之。今案桓榮傳注引作“更從中東門入”,與續志合。
一0三一頁七行以萬人惟憂按:注引書無逸“以萬民惟政之共”,則“憂”似當作“政”,袁紀正作“萬民惟正”,正與政同也。又按:殿本“惟”作“為”。
一0三二頁一五行壽字伯考汲本、殿本“伯考”作“伯孝”。按:古人名字相應,作“伯孝”者,鬥也。
一0三四頁四行以傷晏晏之化按:集解本依汲本改“晏晏”為“塞晏”,取與鄭注合。殿本考證謂第五倫、何敞、陳壟傳皆有“晏晏”二字,依鄭注改“塞晏”,非是。
一0三四頁一0行侍於君子有三愆按:“子”字原脫,徑據汲本、殿本補。
一0三四頁一二行今*(廣)**'廉'*州縣據刊誤改。 後一頁
後漢書卷三十上 蘇竟楊厚列傳 第二十上
蘇竟字伯況,扶風平陵人也。平帝世,竟以明易為博士講書祭酒。'一'善圖緯,能通百家之言。王莽時,*'與'*劉歆等共典校書,拜代郡中尉。時匈奴擾亂,北邊多罹其禍,竟終完輯一郡。光武即位,就拜代郡太守,使固塞以拒匈奴。
建武五年冬,盧芳略得北邊諸郡,帝使偏將軍隨弟屯代郡。'二'竟病篤,以兵屬弟,詣京師謝罪。拜侍中,數月,以病免。
注'一'王莽置六經祭酒,秩上卿,每經各一人,竟為講尚書祭酒。
注'二'隨姓,弟名也。弟音悌。
初,延岑護軍鄧仲況擁兵據南陽陰縣為寇,'一'而劉歆兄子龔為其謀主。'二'
竟時在南陽,與龔書曉之曰:
注'一'陰,縣名,屬南陽郡,故城在今襄州谷城縣界北。
注'二'臣賢案:前書及三輔決錄並雲向曾孫,今言歆兄子,則不同也。
君執事無恙。'一'走昔以摩研編削之才,'二'與國師公從事出入,校定秘書,'三'
竊自依依,末由自遠。蓋聞君子愍同類而傷不遇。人無愚智,莫不先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