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增長機會。
建立一個創新的架構來協調大量的創意和戰略選擇。
給有前景的新的創意快速地配置資源。
將簡單的創意轉化為有效的商業成果而投入到市場上。
更好地測量創新績效。
實現創新供給和需求的平衡。
更加系統地使用創新工具和流程可以更好地將創新轉變為企業的一種自我持續的能力。
將創新傳播到每一個工作站
並不是要鼓勵員工不斷地提出新的想法,或者將他們聚集到一個創造力報告會上,而是要教會他們一些有力的創新工具,來發展他們的創意。而且,一旦員工熟練掌握了這些工具,他們也會積極地利用這些工具。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多數企業仍然沒有很好地利用他們的資訊科技來推動全時空的創新活動。資訊科技可以極大地提升人類的能力。因此,為什麼很少有企業利用資訊科技來推動創新能力的建設呢?當然,這些企業也許擁有科學家、工程師或者設計者的網路系統,並使他們工作得更加有效率;也許還擁有某些可以進行資訊共享的知識管理系統。但是它們為什麼不利用資訊科技作為創新的技術和工具呢?為什麼它們不利用這些不可思議的資訊科技最大限度地釋放員工的創造力呢?為什麼到目前為止資訊科技對創新組織能力建設的貢獻如此之小呢?
組織應該創造一套創新工具、意識和技術的綱要,並對所有人開放。就像惠而浦建立的創新E空間基礎結構。不僅僅把這套工具給員工並期望他們使用,惠而浦還建立了一套領導者主導的流程,來幫助員工把類似前面提到的4個探索維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