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尉遲良在年到了太平寨,跟尉遲義談了一些事情,但是尉遲儉發現,那種許諾並不能讓尉遲義回心轉意,他依然圍繞在許雲起的身邊,寧願當一個有嬌妻與良兒相伴的山大王,也不願意重新回到京城,手握大權,作他的康王!
所以,對於尉遲儉和尉遲良等人來,如何拆散他與許七在一起,也便成為了他們絞盡腦汁想要解決的問題。
拆散他和許七,不能用強,因為一旦用強,那也便意味著大家都撕破了臉皮。
所以,只能依靠他們自己來互相厭棄!
尉遲義並沒有告訴別人,其實用煜交換夏回晨的這個主意,並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而是尉遲智提出來的。
雖然當時,尉遲義對尉遲智的提議嗤之以鼻,又將她罵回了開封城去。但是靜下心來之時,卻又覺得尉遲智的建議也不錯。
畢竟,他不願意在他和許雲起之間,還夾著一個別人的兒;更不願意每天看著這個仇敵的兒,天天在自己的面前晃來晃去,令他覺得自己的頭上都是綠油油得,猶如長了一層的草。
如何處理煜呢?總不能將他殺掉吧?那樣他知道他將什麼也得不到,甚至於加他的兒也會失去的。
所以想來想去,最終還是覺得,將煜送還給他的親身父親才是最好的處理辦法。
那個時候,他是被強烈的妒忌矇蔽了自己的大腦,讓那顆本來就靈惠的心靈生上了一層的豬油!
如今想來,這一切的一切,分明是有人專門給他下的套,只是如今等他明白過來之時,一切都為時過晚了。
當然,尉遲智急匆匆地從京城裡跑過來找他,自然還是有很重要的事情的。
宣德皇帝在年後,身體便一日不如一日了,更是在前些時,昏倒在了早朝的金鑾殿上,送到後宮之後,就一直處在了半迷半醒的狀態之下。
用太醫的話來,宣德皇帝這是氣血不足,身已然被酒色掏空了,只怕沒有幾天的活頭。
的確,自古皇帝多短命,這是因為他們享樂太多,毫無節制的結果。
按道理來,就算是宣德皇帝駕崩了,自然有太繼位。
太就是尉遲義的外甥,是他的大姐尉遲溫生的兒,只是如今年歲尚幼,只有七歲。若是太上位,無疑,他的大姐尉遲溫一定會成為太后,垂簾聽政。
實際上,能夠爭奪皇帝之位的還有兩個人,一個是此時被宣德皇帝調入京中,已然手握朝中大權的鄭王。若是宣德皇帝死後,他必定會成為攝政王。
另一個是宣德皇帝的四祁王,只是祁王生性懦弱,他若當了皇帝,皇權定然會旁落他人。
對於尉遲世家來,皇帝可以是太,也可以是祁王,但是最不能的就是鄭王。
只是,如今太的母親是尉遲溫,祁王妃又是尉遲仁,而鄭王妃是尉遲智。
按照尉遲儉的想法,宣德皇帝駕崩,太上位,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那個時候尉遲溫就是太后,可以垂簾聽政,雖然還有一個鄭王在朝中制衡,但是最少有一半的權力歸於尉遲家所有,然後再徐徐圖之,想辦法把鄭王的權力削弱,等到可以獨攬大權的時候,也便是尉遲家代趙立國的時候了。
但是,尉遲智也是有私心的,她想要當皇后。而鄭王的野心在此時也表露無疑,先是讓尉遲智去向她的三哥尉遲儉探聽口風,但是得到的卻是尉遲儉的堅決拒絕。
僅管是面對著他最痛愛的妹妹,尉遲儉在這種根本問題上,卻是毫不相讓的。因為他非常清楚,一旦鄭王真得坐上了大位,那麼就肯定會對尉遲世家動手。
天的臥榻之側,又豈能容得他人安眠呢?
無奈之下,鄭王又攛掇著尉遲智跑來徵詢尉遲義的意見,鄭王彷彿是知道尉遲義和尉遲儉的不和,在他看來,只是要手握重兵的尉遲義不反對,那麼,那些朝上的老臣再反對也沒有用。
鄭王給了尉遲義一個十分吸引人的名頭:若是他能夠當上皇帝,那麼就會封尉遲義為一字並肩王,天下兵馬大元帥。將整個大楚國的兵權,都統由尉遲義來把持。
當然,尉遲義知道這種許諾往往都是臨時的,一旦鄭王真得坐上了皇位,那麼,可以手裡的屠刀,第一個砍向的就是他。
所以,在立君的這件事上,他也與老三尉遲儉難得的一致。但是,他沒有尉遲儉那般把話絕,告訴著尉遲智,他只不過是一個外將,不參與朝中的皇位之爭,不管誰最後當上了皇帝,他都會擁護的。
這個意思也已經很明白了,那就是騎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