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誰能在她們最孤寂的時候與她們的心聲共鳴?
要哄這個年齡段的女人,你需要能真正欣賞到她們的美,那種內在的美。
你要能與她們的心靈獲得溝通。
這個年齡段的女人,生活裡多了許多的瑣碎,也生出了些許的不甘。
大多時候,她們也許並不完全清楚自己內心真正的意願是什麼。
有時候感覺心是遊離於身體之外的,有時候依然會做著那非花非霧的夢。
只是夢裡多了一份清晰,不再那麼遙不著邊際了。
而每每夢醒之後,卻又黯然落淚。
三十歲的女人,聽一首悠揚的曲子,
讀一本悲情的小說,
看一場感人的電影,依然會淚流滿面。
可能她們自己都想象不到,都三十歲了,還會這麼矯情。
但這就是最真實的她們。
她們同樣需要愛,在疲累的時候需要有人憐,孤單的時候需要有人陪,無助的時候需要有人扶。
三十歲的女人,可能更渴望有自己的精神空間,有一片真正屬於自己的天空。
獨自一個人的時候,她們仍然會胡思亂想,仍舊懷戀那些難忘的往事,想念生命裡曾經出現的幾個重要的人,包括年少時的戀人。
三十歲的女人,風霜已經侵蝕,雨露已經滴落,卻還是那麼在意裙裾的潔白與否。
三十歲的女人,已經沒有了女孩的嬌羞和青春的紅顏,卻多了一份自信和練達,多了一份成熟和寬容。
她們在喜悅、委屈、活激動中徘徊。
卻會把人生最美好的真情死死的捏在手裡,
不想讓這種子開放。
只想讓真情是一種奉獻,而不是需要回報的一種無私的愛。
因為她們知道,三十歲女人的期望太高,失望就太多,她們從熱情到冷落、從希望到失望、從清醒到彌失。大喜大悲、大徹大誤後,她們似乎不再困惑。
那詩一般美麗的夢,已隨風而去。
但她們的內心卻一步步的從柔弱變得堅強。
她們想讓自己有沉穩的處世風格。
想讓自己有冷靜的頭腦。
她們也許不應該再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
她們想要有一種淡泊寧靜的對待人生的態度,讓人覺得她們永遠是一個講不完的故事。
可有時這個故事,卻讓人傷感,讓人辛苦。
而那些平淡的細節,又讓人難忘。
在過往煙雨中,她們不再等待,不再為那漫長等待後的一場鏡中水月而讓自己迷失,孤獨。
她們想讓忙碌佔具她的一切,在忙碌中忘卻牽掛,讓時間沖淡女人的心。
可是寂寞卻總是如影隨形。
在一首歌,一部電影,一本小說,甚至一個無人的夜晚,她們都可能會感到吞噬她們身心的寂寞。
對此卻又無可奈何。
但無論如何,這個年齡段的女人,都是最像花的女人,最懂得疼人的女人,最燦爛動人的女人,甚至是比二十歲時還更單純的女人。
鋼琴寂寞動人的前奏,就好像踩在了這個年齡段女人寂寞動人的心間,黃國侖帶著人生感悟的滄桑歌聲緩緩破空而出。
一下子就把這個年齡段女人身上那種孤單燦爛的味道散發開了:
……
“我是個三十歲/至今還沒有結婚的女人/我笑臉中眼旁/已有幾道波紋”
“三十歲了/光芒和激情已被歲月打磨/是不是一個人的生活/比兩個人更快活”
“我喜歡/三十歲女人特有的溫柔/我知道/深夜裡的寂寞難以忍受”
“你說工作中忙的太久/不覺間已三十個年頭/挑剔著/輪換著/你再三選擇”
……
看似平實樸素的訴說,卻因主題與旋律的高度契合,顯得那麼的恰到好處。
其代入感之強烈,直擊每一個奔三或者快要奔三的女人的內心,讓她們從黃國侖開聲的第一句開始,就被這首歌給牢牢的抓住了情感與思緒。
這種女人心理速寫,看似平凡瑣碎,實則熠熠生輝,深得大哥李宗盛的創作精髓。
無需過多的解讀,這樣的音樂和如詩般深邃,卻無華麗詞藻,值得任何人的心為之駐足停留。
甚至都不需要有過多的閱歷,聽著這樣深情的旋律,就像在聽一個三十歲女人的心跳,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