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部分

何整編?”

“孩兒以為,目前我淮南軍的編制太過混亂,而且級別設定過少,結果就是許多資歷、功績相差較大的將領,級別卻是一樣的。比如說都指揮使,同樣是都指揮使,有的將領只能指揮兩三千人,而有的手底下卻有上萬大軍;所以孩兒的想法是將全軍整編為幾個軍,軍下可以設立師這個單位,再下面為衛,再往下便是都、營等。這樣一來,不僅級別更加清晰,而且有更多的職務可以安排那些如今擔任刺史的武將。當然具體如何進行,目前還沒想好,等過些天孩兒再給父親稟報。”

“嗯。”楊行密點點頭,他也感覺淮南軍隊的級別設定過少,這是因為這些年淮南軍隊規模急速擴大的原因導致的,當年清口大戰時,楊行密東拼西湊也不過找出了三萬精銳,開赴北方與朱全忠交戰;但如今的淮南卻可以輕易動用五六萬大軍,規模比當初幾乎翻了一倍多。

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

軍隊人數的擴大其實也很正常,畢竟當初清口大戰時,楊行密奪取淮南的時間還不長,加上江淮各州還沒完全從孫儒軍的殘害中走出來,但接下來幾年裡淮南軍大舉擴張,如今全軍的規模已經有近二十萬人。

當然,隨著軍隊規模的擴大,軍隊中的精銳士兵的數量增加得並不多,反而是老弱士兵卻越來越多,有些十二三歲的孩子或者五六十歲的老人都被招募到了軍中,這樣計程車兵打不了什麼仗,卻消耗了大量的錢糧。

楊渥的打算是趁著整編的機會,一方面將一些擔任刺史的武將改為純正的軍事將領,另一方面也是要把軍隊中的老弱剔除出去,組建一支只屬於節度使府指揮的“禁軍”。

歷史上,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後,於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將各地的精兵收歸中央,成為禁軍,剩下的老弱士兵留在本地,稱為“廂軍”。

楊渥也打算這麼這,仿照宋朝的制度,從整個淮南軍隊中進行揀選,將其中精銳選出來,組成“禁軍”,而由其餘老弱組成的軍隊,則交給地方刺史用來承擔維持治安等次要任務。

這樣一來既可以保證“禁軍”的戰鬥力,也可以保證節度使府對地方勢力的絕對強勢。

當然,即便是建立禁軍,也不能說節度使府就能完全控制軍隊了,保證地方勢力造反的事情不再發生了。

如今的淮南軍隊被分為節度使親軍、牙外軍、外鎮兵、州兵,其中親軍、牙外軍還好說,因為駐地就在廣陵,節度使府完全節制得了,但外鎮兵和州兵就不好說了。

外鎮兵理論上也是淮南節度使所有,只不過駐紮在地方,比如說臺的軍隊,以前駐紮在海州,如今駐紮在宣州,都是外鎮兵。而州兵顧名思義則是屬於地方刺史所有的軍隊,並不直接屬於節度使。

這次內亂中,安仁義、田的軍隊就完完全全是州兵,而朱延壽的軍隊裡面一部分是州兵,一部分是外鎮兵,因為距離廣陵較遠,節度使不能完全掌握。

而揀選禁軍,實際上不過是加強了牙外軍和外鎮兵的實力,削弱了州兵的實力,而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外鎮兵上。

歷史上的北宋,即便是將軍隊劃分為禁軍和廂軍兩種,也不過是將相當於州兵性質的廂軍給削弱了,但禁軍中依然分為三種,一種是天子的親軍,一種駐紮京城,一種駐紮地方,與淮南軍如今的劃分方式其實並無區別。

真正讓北宋中央掌握全部禁軍的手段其實是換防制度。

宋太祖規定,禁軍約半數駐守京城及其附近,半數分戍邊境及內地若干重鎮;禁軍每一年或兩年必須換防一次,一則習於勞苦免於怠惰,二則因統帥並不隨地易防,從而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將不得專其兵”的局面。

而如今的淮南軍隊卻沒有這種制度,結果就是外鎮兵在地方一呆就是很多年,完全變成將領的私人所有了。而駐守廣陵的牙外軍雖然情況好點,但實際上將領對軍隊的把控也很嚴重。

雖然說換防制度造成的“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面讓後世多為詬病,認為這是造成宋朝軍隊戰鬥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不過楊渥覺得事情有輕重緩急,換防制度雖然會造成軍隊戰鬥力下降,但對於解決軍隊為私人把持的情況效果卻非常好,如今的淮南急需解決的是比較嚴重的軍隊私有化的問題,而軍隊戰鬥力下降的問題卻還在次要。

另外,宋朝軍隊戰鬥力低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馬匹數量不足,比如說以文制武等等。楊渥覺得換防的影響力或許並沒有那麼大,更何況,在北宋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