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鎮守北方防線,先後擊敗過樑軍名將康懷英,劉知俊等人的入侵,並且領兵奪取了海州。
他雖然為人低調,但功績著實不小。
在張訓病逝之後,楊渥下令追封他為大將軍,東海郡王,同樣配饗太祖廟,陪葬楊行密的興陵,諡號武毅。
可惜的是,張訓的後人中沒有較為出色之人,幾個兒子都能力平庸。
所以雖然張訓的長子繼承了他的爵位,但他並沒有獲得什麼職務。
最後楊渥以下特旨的方式將他招入羽林軍中作為李禪的副手,以示優渥。
李神福和張訓這兩個功勳老將的接連病逝,可以說是對吳軍的重大打擊。
更重要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這兩人之後,那些追隨楊行密起兵征戰的功勳老臣們同樣都垂垂老矣。
高勖、劉威、陶雅等等,一個個都已經鬍鬚發白,只怕也是時日不長了。
失去了這些功勳卓著,能力出眾的老臣之後,新一輩的文武人才若是不能迅速成長起來,這對吳國來說,必然是一次重大考驗。
好在,早在幾年前楊渥就在有意的培養年輕一輩,這些年倒也發現了不少好苗子,若是將來能夠培養得好,接過這些老將的班是沒問題的。
在為張訓罷朝三日之後,楊渥下令進封李承嗣為新的樞密使,加封武英殿大學士,並將其爵位提升為英國公。
這個任命著實震驚了不少人,尤其是之前已經是樞密副使的朱瑾。
此次李神福病逝之後,按理說應該是作為副使的朱瑾上位。
朱瑾的資歷、威望等要擔任樞密使其實同樣足夠了,這次楊渥卻下令讓李承嗣越過朱瑾直接成為新的樞密使,這自然是令人驚訝的事情。
至於另外一位副使嚴可求,因為他是文官的緣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