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前車之鑑,這些新崛起的將門,暗中約定,互相抱團取暖,對抗皇帝。
皇帝用樞密院掌控兵權,任用文官為樞密院正使,頻繁調換將領,不給將領長期掌控某支軍隊的機會。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將領們學習文官,在軍隊體系中拉幫結派,營造屬於自己的舒適圈。
向從義就是其中的代表。
光烈帝起先並不看好向從義擔任驍騎軍的都統制,然而選拔了多次,居然找不到一個比向從義還有一天的騎將。
你讓光烈帝怎麼辦?
文善厭惡齊鳴、樞密院官員這些人操弄權柄,把持上升渠道,擔任吏部尚書期間,多次與齊鳴、樞密院的官員發生衝突。
在光烈六年時,文善忽然病重身亡。
隨著文善的病死,意味著光烈帝的革新陷入了泥潭。
朝中再也找不出文善這樣敢於為國家獻身的能臣。
“官家,現在不是追究向都統慘敗的時候,驍騎軍殘部被困白河灣,我們必須趕緊救援!”
張鈞硬著頭皮的說道。
“救他這個廢物?你還嫌朕的將士死的不夠多?”
光烈帝冷笑。
張鈞咬牙道:“向都統辜負官家的厚望,死不足惜,可他的身邊還有兩千多騎兵,這些可都是我大周最後的騎兵啊!若是被完顏慶殲滅,我大周將再無抗衡韃子的騎兵軍團!”
“咯噔!”
光烈帝頹廢的一屁股坐下,驍騎軍的組建,可是花費了朝廷大量錢糧。
南方沒有養馬場,戰馬只能從北方購買。
永安帝時期,大周就曾多次向韃子請求,將馬匹作為雙方互市的物品。
但金廷對此十分警惕,直接拒絕了將馬匹作為可互市的物品。
儘管金廷禁止售賣戰馬給南土,可架不住某些勢力抵禦不了巨大的利益誘惑,會在暗中走私戰馬。
周廷先後多次,耗費了大量錢糧,才購得三千多匹戰馬,並在鄂州、建康開設了養馬場。
這些養馬場培育出來的戰馬,與北方的戰馬仍有一定的差距。
但已是大週數十年的積累。
而培養一個騎兵所需要的時間、精力、錢糧,更是普通將卒的數倍。
並且還很難見到成效。
光烈帝北伐時,最大的底氣就是身邊帶著數量過萬的驍騎軍。
然而汴京一戰,折損過半。
這已讓光烈帝心疼不已。
幸好他還有預備役,可以迅速填補騎兵的空缺。
可如今,都被向從義給毀了。
在光烈帝看來,驍騎軍的大敗,全都是向從義指揮失當的錯。
可在張鈞等人看來,這都是光烈帝沒有看清形勢,胡亂進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