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抱頭痛哭。
李治和吳詡兩人旁看著默默流淚……
次日,李二陛下忍著悲痛下旨,厚葬長樂公主,將其陪葬昭陵。
長樂公主入葬以後,李二陛下就支撐不住病倒了。
李治首次以太子身份開始了為期三個月監國生涯。
第99章
第八章傷逝11
李治出生時;他爹剛剛登基為帝;正是雄心萬丈、豪氣衝雲,準備帶領自己好基友們大幹一場之際。而李小九親孃是皇后,還是個很受寵皇后;地位穩固,大權握;六宮粉黛莫不俯首臣服。身為帝國尊貴一對夫婦幼子;李治理所當然受寵愛。
三歲封王;五歲遙領幷州大督都,此後歷年加封各類刺史、都督……
長孫皇后去世後;年幼李治還成為唯一一個被養皇帝陛□邊兒子;宮中一直住到加冠也不曾離宮。
後;這貨還娶了大世家之女……
算是所有兄弟中唯一一個娶到了五姓人家女子人。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讓小吳同學一聽就覺得像是牛逼哄哄起點種馬男設定,卻並沒有讓李小九朝中得到任何聲勢。
一則是因為,李治年紀小,一直以來都住深宮裡,很少公開活動,也沒開衙建府,大臣對他完全不瞭解啊有木有!
二是,他那兩個同母兄長實是太耀眼了。承乾就不用說了,只一個魏王李泰,就以文采非凡著稱,開文學館,編撰書籍,聚集了一大幫追隨者。李二陛下對李泰寵愛有加,多次將其待遇超過太子供奉,引起朝臣不滿……
抗議結果就是,李二陛下嘴上答應得好好,轉頭把小兒子優厚待遇也按照李泰例子來。
加冠之前,晉王李治就好像魏王李泰小影子一樣,朝臣們對他就只有‘仁孝’這樣一個淡淡印象。
誰知,忽然有一天,這個一直像魏王小影子一樣晉王李治,忽然成了任儲君了。
朝臣們有些不知所措。
李二陛下立晉王意思,大家都懂。
李世民自己也公開場合說過:“我若立泰,便是儲君之位可經求而得耳。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
李治能成為太子,完全是各方勢力博弈結果。
李治不足很明顯,首先就是年幼沒經驗。
李治是長孫皇后幼子,與兩位同母兄長年齡相差七歲以上,立為太子之前不久才剛剛元服加冠,根本來不及朝中發展自己勢力。
不過,對於許多中立派朝臣來說,比起魏王李泰,李治符合他們對仁君定義。
要知道,晉王李治一直就有‘仁孝’美名。
一個備受父母受寵小皇子,竟然沒有變得飛揚跋扈就很不容易了,而九郎李治不僅聰穎過人,還溫柔寬厚,兼有父母雙方優點,好文學,善書法,頗有音樂天賦……
朝臣們對這樣一個頗有文藝青年範兒太子也還是很樂意接受。
不用擔心被打擊報復了有木有?!
尤其是曾經被李二陛下坑成魏王黨那些重臣們,誰不想趁著這太子監國難得好機會,好好表現,洗白黑歷史?
至於宗室皇親,多半也是喜歡一個軟和點聖人,對李治就沒牴觸了。
所以,李小九頭次監國,並沒有如吳詡擔心那樣,被承乾、李泰一案遺留下刺頭為難什麼,反而被朝臣們爭相誇讚,各種討好。
小吳同學大跌眼鏡之餘,李二陛下可高興壞了。
這一高興,李世民病也好了一半。
貞觀十七年九月,李二陛下太極宮為太子李治慶賀其十六歲生辰,並加封其長子李忠為郡王。
群臣一看李二陛下這麼寵愛太子殿下,是挖空心思想要討好一下李治……
可是太子現神馬也不缺呀……
不不不……
太子殿下目下還是欠缺一些東西。
比如說,太子殿下地位還不夠穩固。
於是,有人李治當值某日遞了一封彈劾密摺,狀告已逝魏徵結黨,並提供其生前推舉侯君集和杜正倫為相奏摺為證。
眾所周知,侯君集與杜正倫二人是承乾謀逆一案重要涉案人員,魏徵居然舉薦他們兩個為相,其心可誅啊!!
這樣人這麼可以被皇帝陛下稱之為忠臣良弼呢?!
他怎麼受得起聖人和太子厚愛呢?!
所以,有良知忠心之臣忍不住出手了……
李治拿到這份則子就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