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他給了我一張很詳細的墓葬圖,只要正南向中間的那個古墓,他和我保證裡面的東西沒被人動過,如果我得手了,他只要我進去拓印一張碑圖出來,其他的陪葬寶物他一樣也不要,全歸我。”
“有這好事我當然不會拒絕,於是攢了一隊人下了古墓,果然如那人所說,那個古墓真的沒人動過,因為那墓年代久遠,在兩個唐朝年間古墓的下方,唐墓早已被盜空了,這才保住了下面的墓,以我這麼多年的見識,這古墓應該至少是漢朝的,甚至是戰國時期的。”
看來,這王爺山還真是風水寶地,層層疊疊的全是古墓,以前聽說有明朝的、宋朝的、唐朝的,專家說最多的是漢墓,現在又有一座疑似戰國時期的古墓,而且越往下越古老,這麼小的一塊地方,古代貴族們似乎都以埋在這裡為榮,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這就是我拓印下來的碑圖。”黃臉男恭敬地展開拓寫紙,遞給了張偉。
張偉接過一看,發現拓印下來的圖片上,是一隻他並不認識的野獸圖樣,也許是某種神獸,在這“神獸”下面,是豎著的十幾列文字,但是張偉讀不懂,也不認識,這些應該是早期的漢字,但結構很複雜,怪不得這個黃臉男要說那古墓是戰國時期的,“書同文、車同軌”是秦始皇時期才做的,在那之前,天下諸侯國使用的文字都各有不同,現代漢字也是從秦朝統一文字後發展而來的。
“呃……”張偉正掃興呢,突然發現一個個金色的字型開始漂浮在紙張表面和人與動物頭頂上懸浮的“字跡”一樣,在他的目光下,這滿紙的古文,居然被他眼睛的異能自動翻譯了過來!
“臥槽!”張偉沒忍住脫口而出,異能融合度已經12%了,難道這也是融合度提升後的福利?
“鳥蟲篆字型,春秋中後期至戰國時代盛行於吳、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諸國的一種特殊文字。”這是“譯文”註釋在最前面的話。
譯文是現代白話文,雖然沒有古文那樣高大上,但好在張偉這個學渣也能夠一眼就看得懂。
譯文的大意是這樣的:
這是戰國早期越王朱勾的衣冠冢,朱勾是春秋時代越王勾踐的曾孫,因他弒父篡位而得國,為世人詬病。
為了證明自己乃是天命越王,就讓人在他死後,在王爺山這個地方給他建立一座衣冠冢。
當然了,古代這裡不叫“王爺山”,而叫做“九鼎山”!
為什麼叫“九鼎山”呢?
因為上古年間,大禹王將華夏分為九州,鑄【九鼎】以定天下,每一隻鼎對應一州,當年的越國地處九州中的“揚州”地界,古代的“揚州”可不是一個城市,而是擁有數省之地的大州,而皖南省中的一部分兩千多年前就在越國治下,張偉老家的這個村子就在古代越國的國土上。
而王爺山更是不得了,在它下方深深的地底下,埋著的可就是當年“定鼎天下”的九鼎之一揚州鼎!
世人都以為九鼎在周顯王的時候,沉沒到泗水河下面了,因為太史公的《史記》就是這麼記載的。
沒人知道,當年沉沒的並不是【九鼎】,而是東周天子祭祀用的縮小版,真正的九鼎,被分別埋在九州地脈之所,每一個埋九鼎的地方,都要用土石堆一座小山,每一座山,都叫“九鼎山”。
所以天下一共有九座九鼎山。
幾千年了,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九鼎山也都不叫九鼎山了,夏商周也早已湮沒在史的洪流中,關於九鼎的傳說還在,可它們的確切位置,已經沒人知道了。
因為戰國時期的諸侯王,都有一個公認的潛規則即便知道九鼎山的史和位置,也絕對不會和平民講。
你在哪一個州顯貴,只要你有本事,你就可以把自己的墓葬放到九鼎山附近,因為九鼎乃是天下之鼎足,還有什麼地方敢和這裡比風水?
周朝滅亡後,這裡的秘密越來越少人知道了,像這位越王朱勾肯定是知情的,再往後的朝代,很可能就是盲從了王爺山越往下墓葬主人地位最高,比如這位越國的諸侯王,越往上地位越低,比如明朝的時候居然有個富商也葬過來了。
所以說,如果之後朝代的皇帝們都知道這裡是九鼎所在,就算不敢把鼎挖出來,也絕對不會允許有什麼將軍或者官員把墓埋在這裡。
因為九鼎對華夏文明來說,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不管是哪朝哪代,都是如此。
“我勒個去啊,我家後山居然埋了一尊九鼎啊!”張偉感嘆道,“莫名覺得碉堡了有木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