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總理閣下。”薩里蒂奇飛快在腦中計算著得失:“據我所知,魚雷攻擊艦艇是無法實施遠洋作戰的。”
華脫裡道:“我們現在的主要目標是陸地上的德國人,我們需要大大加強陸軍,海軍只要保護海岸就可以了。”
華脫裡見薩里蒂奇還要說,站起身道:“這個計劃我已經提交了議會,下午內閣就將接受議會的質詢。”薩里蒂奇聞言,只好閉上了嘴巴。
第八十四章 工業(中)
李鴻章在利用賠款在法國大肆購買造船裝置的事,自然是方懷指使的。只要是熟悉外國海軍史的人,就不會忘記法國曆史上那以白痴著名的“綠水海軍戰略”。
歷史上,在1884年以前,法國海軍一直穩居世界第二的位置,他們擁有迪拜&;#8226;德&;#8226;羅姆為首的一批艦艇設計天才,使得法國艦艇的設計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連高傲的英國艦艇設計師們也時常吸取他們採用的技術。
後宮系列:大清帝國(189)
在1775年至1884年,維多利亞時代的皇家海軍黑暗時代,法國海軍甚至差一點超過了英國皇家海軍。但在1884年,法國海軍青年派代表人物亞森特&;#8226;奧布海軍上將當上了海軍部長,他認為新興的海上力量魚雷是克敵制勝的法寶,決定海戰勝負的將不再是龐大的戰列艦而是魚雷攻擊艦,所以他一上臺便立即下令取消所有的戰列艦建造計劃,而開始設計建造一些魚雷艇母艦。由於魚雷艦艇無法獨自遠洋作戰,所以亞森特&;#8226;奧布的這一計劃被稱為“綠水海軍戰略”。
法國人直到進入90年代才徹底覺悟到了這一失誤,連忙又撿起了工期拖了差不多7年的3艘“馬索”級,遺憾的是,等到建成之時已經顯得老態龍鍾。而設計建造了“夏爾&;#8226;馬特爾”級、3艘“查理曼”級等等也難以支撐起法國海軍的架子,到19世紀末期,法國海軍艦隊早已遠遠落後,在公海上淪落成為一支無關緊要的力量。
方懷正是利用這一巨大的失誤,大肆購買法國的造船裝置,聘請那些快要失業的技術人員,反正他現在手裡的法郎多的很。這次能打贏中法之戰,可以說海軍居功至偉,方懷記得歷史上,日本在甲午戰爭後,將中國賠款的85%都用來發展海軍,方懷當然不會輸給日本人,除了留下少部分作為死難士兵的撫卹金外,其它的賠款方懷全部投入了海軍建設中。
在他看來,一個沒有強大造船工業的國家,想要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是不可能的事情。歷史上的中國就範了這樣的錯誤,中國擁有“定遠”、“鎮遠”這樣在亞洲近乎無敵的鐵甲艦,卻因為造船工業的落後,無法對黃海海戰中受傷的“定遠”和“鎮遠”進行修補,致使這兩艘鐵甲艦一艘沉在自己海灣裡,一艘被日本俘虜。
歷史上中日海戰的結果印證了這一點,以中日的造船工業對比,日本已經可以建造“秋津洲”這樣3800噸級的主力巡洋艦,而中國自己造的最好的軍艦還只是2200噸級的岸防巡洋艦“平遠”號。
從法國買回來的這些造船裝置將補充到馬尾船廠和大沽船廠中去,馬尾船廠當年由左宗棠一手創辦的時候就是用的法國裝置,而大沽船廠也有很多是法國裝置,所以正適合擴大這兩個造船廠的規模。
除了除了擴大造船工業的規模,原有的兵工廠也需要繼續發展,李鳳苞從德國克虜伯和毛瑟買的機器已經運回,這些機器一半給金陵機器局擴大生產規模,一半用來創辦湖北槍炮廠。
一過了年,方懷就將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劉坤一升任兩江總督,有這兩個洋務派的鐵桿在,方懷才能放心把那些毫不容易買回來的機器。
這一年多來,雖然由於中法戰爭的影響,中國進口不到生產槍炮的機器和鋼鐵,使得軍事重工業的建設步伐幾乎處於停滯狀態,但受到戰爭的刺激,輕工業卻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後宮系列:大清帝國(190)
由於方懷規定兵部只能在中國自己的工廠裡採購軍需,所以中國那些在開放工商禁令初期建立起來的工廠幾乎都得到了大批的訂單,行軍用的帳篷、士兵穿的軍服鞋襪、用來製作乾糧的麵粉、清潔用的肥皂還有洋火洋油等,都被大批大批的採購運往越南的前線。
可以想象,在越南的十多萬中國軍隊要消耗多少物品,每一天都是數萬兩銀子流入這些廠家的腰包裡。有了資金,這些工廠又拼命擴大規模,提高生產工藝,以獲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