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出訪我朝,所以老臣贊同馬大人之言,安南國君之舉雖令我朝不適,然蒙古方為大敵,陛下當以安撫為上,以免那安南徹底投向蒙古。安南之地雖是蠻荒,但倘若被蒙古人藉機佔領,我朝勢必腹背受敵。況且我朝乃是泱泱大國,自該有大國風範,懷遠之體。臣以為乘人之危出兵安南實屬不該,不如以撫綏之法來感化他們。”
文天祥也道:“陛下,臣也贊同太師,馬大人之言,以安撫為上。”
在這十位大臣中,只有王爚和吳堅認為不可諒解,當出兵討之,其餘諸人都贊同以安撫為上。
從兩派的辯論來看,安撫派的確說得更有道理,而討伐派之觀點雖然大義凜然,卻是顯得過於激進,給人一種考慮不周之感。
難怪歷代宋朝皇帝都不喜歡戰爭,正如賈似道所言,安撫足顯大國之彰,又不用與人廝殺,不就是花點錢的事嗎?
“莫非真的只有安撫才是上策?”我想到。
第212章 一掃而空
第212章一掃而空晚上批示奏摺時。我看到了刑部宋承祖上奏的關於金華原知府事任一鬆的審查報告,經查實,任一鬆自身並沒有貪汙枉法之行為,只是不務正業,隨意將大權交給原通判刑方卓,致使不少官田被賤賣於個人之手,幸未對大多數百姓造成傷害,刑部提議以瀆職罪處理。
我嘆了口氣批示到,從輕處理,削職為民。這任一鬆和施宏生一樣,都是放錯了位置,如果有一天我要是組建文化部倒是可以考慮此人。
任一鬆是個好人,但不是個好官。
在九月一號正式頒佈《官員行事準則》之前,我也就網開一面,至少任一鬆不貪,而官場上不貪的官員不多,風氣汙濁的官場連好人都很少見到。
人找準自己的定位十分關鍵,而興趣愛好則應該作為首選之參考因素,做自己喜歡的事往往可以事半功倍,畢竟主動與被動的差別是相當大的。
“玖兒,你看看這個。”我批完奏摺,將陳晃的信遞給了全玖。
“安南國君陳晃?”
“恩,就是此人。”
全玖認真地看完後道:“這安南國受過我朝不少恩賜,蒙古人一來就變得兩面三刀,這次若不是儂復一事,他們也不會來朝恭賀官家,玖兒以為此人不是什麼好人。”
我點頭道:“玖兒,朕午後和賈似道等人開會商議,大多數人都認為當以安撫為上,玖兒怎麼看?”
全玖想了想道:“官家,以目前的情形看,確是只能安撫,我朝沒有能力兩面開戰,玖兒覺得有朝一日,在官家決定北伐中原前,便可效仿漢武,將安南和大理一併收回,至於那儂復,倒是可以好好想想,是否有利用價值。”
“利用?”
“恩,官家您想,廣源郡一帶屬於我大宋,安南和大理交界處,如果儂復真想聚眾起事,而官家又可收復儂復的話,或許儂復就是一支秘密奇兵,對於官家出兵安南和大理時一定會有所幫助的,不過,就是不知道有沒有這種可能。”
“呵呵。”我突然笑道,“玖兒,神人也。”
“和官家呆久了,玖兒也成神人了?”全玖看著我樂道。
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似一把尖刀插在敵人身上。如果我能收復儂復,那廣源郡也是群山環繞,可藏兵數萬,或許真的能夠起到同樣的作用。
“玖兒,給陳晃回信。”
全玖拿出硬筆記錄起來,我道:“朕已收到國君之來信,內容盡悉。陳元使節代國君送之賀禮,朕謝國君有心。自秦時趙佗以來,安南諸地時為天朝州郡,時為藩屬,其**都為我華夏一族,朕不會不理。今蒙古大敵當前,國君能夠以大局為重,忍辱潛心,可敬也。我大宋與安南宗藩數百年,一直親密無間,朕相信國君之選擇實出無奈。以中立相持,朕以為可,待他年朕出兵滅蒙時,安南方可永保安寧。至於儂復,朕已派人查之。”
“官家,那玖兒叫小七進來,讓他明日找人將此信交給安南使節吧。”
“玖兒莫急,等兩天再給也不遲。”
“嗯。”全玖會心應道。
鹹淳元年八月八日,大宋皇家報正式發行。
我國最早的報紙大約出現在唐朝時期。其起源是當時的官府發行了一種叫做《邸報》的手抄公報,它具有報刊的某些特點,後世之人認為它是最早形式的“政府公報”,也就把它當做了報紙的初始。
北宋年間,民間科學家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