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李治的反感。況且長孫無忌致仕,那總歸是好事啊,只要長孫無忌坐在那裡,總是心中的一根刺,他會不會反擊,他有沒有能力反擊,看不到的總是令人害怕。
。。。。。
註定這一日的早朝是充滿了震驚。
長孫無忌正式上奏請求致仕。
李治再三拒絕之後,最終還是點頭答應了下來。
所有的大臣都是呆若木雞,這又是什麼套路?
這太匪夷所思了,長孫無忌半天不出招,結果一出招,就是致仕,這真是太詭異了。
都以為這裡面有什麼陰謀,亦或者長孫無忌和李治私下較量了一番,結果輸了,因此致仕,各種陰謀論層出不窮。
但不管怎麼樣,長孫無忌這個凌煙閣第一功臣,終於脫去了官服,回家頤養天年去了。
是長孫無忌的陰謀,還是真的服輸了?
這局勢越發撲朔迷離了。
李義府、許敬宗等人也是一頭霧水,退朝之後,就立刻跑去求見李治,問他這是怎麼回事,我們都還在武裝自己,敵人怎麼就投降呢?
李治倒也沒有細說,只是說暗示這是他跟長孫無忌商量好的。
許敬宗是堅決倒長孫派,只要讓他逮著機會,他就是要弄死長孫無忌,因此一口咬定長孫無忌是有陰謀的,不能輕信,暗示李治要斬草除根,不留後患。
可他也不想想,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親舅舅,你斬草除根,你要除誰呀?
李治狠狠訓斥了許敬宗幾句,那是不留餘地,警告他們不能再這麼說了,導致準備發言的李義府趕緊將話吞了回去,差點沒有噎死。
但是許敬宗這人生平最恨兩人,第一個就是長孫無忌,第二個就是韓藝。對長孫無忌他是又恨又怕,雖說不急於一時弄死長孫無忌,但是他看到李治似乎與長孫無忌緩和了,這讓他甚感恐慌,於是又跑去找武媚娘,大呼陰謀論。
武媚娘聽他說了半天,連個所以然都沒有說出來,張嘴就是吹,也喝止了許敬宗。武媚娘又不傻,李治之所以讓她參與外廷事宜,是因為她是堅定站在李治這邊的,她已經知道李治的態度,不管她心裡怎麼想的,她都會喝止許敬宗。
其實武媚娘心裡也沒有底,於是叫人去請韓藝,因為許敬宗他們的建議,甭管有理沒理,都帶有極強的政治目的,韓藝就剛好相反,比較客觀一些。
過了大約半個時辰,韓藝才姍姍來遲。
行禮過後,武媚娘開門見山道:“關於太尉請求致仕的事,你可有聽說?”
韓藝道:“我也是剛剛來的時候聽說的。”
武媚娘問道:“那你如何看?”
“抱歉!我………我現在都還震驚當中。”韓藝訕訕道,其實他心裡高興的要瘋了。
武媚娘噗嗤一笑,又抿了抿唇,道:“那你先喝口茶吧!”
“是。”
韓藝趕緊喝了口茶,愁眉沉吟片刻,道:“皇后是擔心太尉這麼做,是另有目的?”
武媚娘道:“倒也不是,只是這事來的太突兀了,令我有些不安。”
我必須忽悠她接受這個事實,免得她擔心過度,對將來我的勢力痛下殺手,那我就白忙活一場了。韓藝不知道長孫無忌跟李治說了些什麼,但是他心裡也擔心李治或者武媚娘會對關隴集團趕盡殺絕,道:“咋一看上去,這確實有些讓人始料未及,但是若仔細想想的,我覺得這倒也在情理之中。”
武媚娘黛眉一皺,道:“此話怎講?”
韓藝道:“目前太尉的處境本就非常尷尬,要麼他就強硬回擊,可是從褚遂良被貶到如今,太尉始終未發一言,或許是害怕,或許是太尉不想跟陛下鬧僵,但不管是什麼原因,總之太尉是沒有反擊,而且錯過了最佳的反擊時機。那麼太尉既不反擊,又留在朝堂上,皇后不妨想想,太尉是不是會非常尷尬?”
武媚娘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道:“你說得到也有些道理。”
韓藝又道:“如果從這一點來看,太尉選擇致仕,也在情理之中。”
武媚娘道:“太尉在朝中也有不少敵人,難道就不怕失勢之後,會遭受到報復。”
韓藝想了想,道:“這或許就是太尉最為高明的地方,不管他是留在朝堂上,還是離開,任何人要對付他,首先一點要得到陛下允許,關鍵還是在於陛下,如果他繼續留下去,可能就導致陛下會親自對付他,如果他離開的話,將權力交還給陛下,那麼陛下說不定會感激他,並且保他,只要陛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