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德國人在戰艦上採用了小水管超壓鍋爐,其動力輸出遠高於英國同類艦船,造成的效能浪費也不可估量。想想一下,假設巴伐利亞級戰列艦能達到24節,那麼一戰最好的戰列艦的名頭還需要在巴伐利亞和伊麗莎白女王之間爭執不休嗎?
而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約亨透過前世所瞭解到資訊可以總結為三點: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艦體水下線形不夠最佳化。德國主力艦相對英國艦艇長寬比較小,而且方形係數較大,自然會影響航速。約亨前世所瞭解到的說法,德國艦艇的水下線形也的確不夠優良。而破冰艏的設計本身就不利於高航速,並且導致艦艏浮力不足,一旦埋首恢復性極差。加之德國人還更加坑爹的在破冰艏上安裝水下魚雷發射管,進一步破壞線形。
當然德國人選破冰艏是有他自己的理由的,因為當時德國除了要在北大西洋和英國人爭鋒外,還要在波羅的海提防俄國人,而一戰時正值小冰期,因此高海拔地區會有浮冰,所以德國人才選擇這種設計,但是實際上這種設計意義不大。整個一戰,毛子的波羅的海艦隊主力基本都是宅在港內。而和英國人的幾次交鋒也都不在冬季。因此為了對付浮冰這個根本沒多大機會用得上的需求而降低艦艇效能的設計根本就是浪費。至於魚雷發射管,只能說看到大家都這麼幹,德國人又隨大流了。
第二點,螺旋槳效率不高,關於這一點約亨前世則完全是道聽途說,據說被拿來對比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的螺旋槳效率高於巴伐利亞級,約亨也不知是真是假。不過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心態,這一條也要加以重視。
第三點,德國戰巡因為艦尾寬度不足,全都使用串列舵,因此約亨也懷疑因為艦艉寬度不足有可能導致螺旋槳擾流之間互相干擾從而對航速造成影響。
其實不僅德國如此,其他國家也是一樣,即使到了二戰,工業能力早已甩開英國人1條街的美國人,在動力利用率上依然不如英國人,想要達到相同的航速美國人一樣需要更高的輸出功率。但是美國人和德國人不同的是,工業能力爆表的美國人往往能拿出嚇死人的超強動力組來,我不是隻比英國人高一點,我是比英國人高一倍!二戰時期建造的衣阿華級戰列艦那22萬馬力的動力系統面對只有13萬馬力的英國同級別戰列艦前衛號也的確高出了近一倍。靠著這套超強動力系統,越南戰爭時期美國人透過過載輸出25。4萬馬力將當時處於正常排水量下的新澤西號推出35節的駭人航速。與冷戰時期老毛子在航空領域所奉行的“動力不足氣動補”相反,有著強大動力製造能力的美國人則堅信著“只要動力足,板磚也能飛上天。”這等土豪宣言顯然不是德國人能喊得出來的,所以約亨只好在艦體上去想辦法了。
第58章 別人有,我們也要有,而且要更好
新巡洋艦的基本設計思路就算這樣定下來了,不過根據1883年海軍制定的巡洋艦分類,新艦因為主炮口徑只有150而被劃分為輕型巡洋艦。6000噸以上的裝甲巡洋艦是輕型巡洋艦,對比英國哪怕是甲帶巡洋艦也被分入一等巡洋艦,約亨就有一種扮豬吃虎的感覺。當各國的甲帶巡洋艦認為自己的對手不過是條防護巡洋艦,結果卻發現對方武裝到了牙齒的時候,一定會傻眼,然後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口徑雖小,但是射速極快的管退炮打的千瘡百孔。想跑?先看看自己的航速夠不夠快吧。
當然,蒙茨的海軍計劃中可不僅僅只有巡洋艦,1888海軍計劃中對於大型戰艦的投入也並不少,不過由於克虜伯大口徑管退炮和大厚度表面滲碳硬化裝甲進度緩慢。所以蒙茨也十分現實的將建造主力艦的計劃向後延遲,因此至少在2年內,德國不會建造主力艦。本來如果以艾琳級為版本進行放大改良,新式巡洋艦的建造工作在明年年初就可以展開了,由於約亨這裡橫插一腳,就連巡洋艦的設計建造工作也要向後延遲近一年。從現在到1889年年底的這整整一年的時間裡,帝國海軍將完全沒有大型艦艇的造艦計劃。那麼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難道帝國就一個勁的繼續建造1887年計劃中的2000噸級小型巡洋艦?
對此約亨也想好了應對策略,他在兩年後,終於開始實施自己當年在基爾海軍學院畢業時對希佩爾提出的遠洋雷擊戰術的作戰思路了,當然實施的前提是要有與之相稱的作戰平臺,而這個平臺該是什麼樣的?感謝英國人,他們又一次走在了世界前面,也讓約亨有了一個可以用來說服德國海軍的絕佳例子。
“先生們,雖然我們明年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新式輕型巡洋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