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人,而永州、寶慶、靖州和郴州與廣西毗鄰,恐怕有造反者在湖南內應,所以不能再抽調兵力出境。

1851年,咸豐元年(3)

湖南官府聽說本省的天地會接應廣西的太平軍,提督餘萬清在清廷催促下,打算領兵駐紮在湖南與廣西交界的地方,防守堵截太平軍。清廷命令湖廣總督程矞採奔赴湖南的邊境,也算是一種應急的措施,但更多的只是一種心理上的安慰。

這時,清軍副都統烏蘭泰和向榮率部在象州挫敗了太平軍,太平軍南返武宣。

賽尚阿於6月30日馳抵長沙,統籌廣西作戰事宜,接著於7月上旬抵達桂林。

欽差大臣一到廣西省城,便感到兵力不足。何況綠營兵都是酒囊飯袋,不是太平軍的對手。他知道,要對付蒸蒸日上的太平軍,廣西的清軍需要大量補充有生力量。於是,他下令增募潮州勇丁。

賽尚阿同時發現,清軍缺少優秀的將領,兵力再多也是徒然。他想到了京官們向皇上推薦的湖南新寧人江忠源。於是他上奏清廷,請求調派江忠源趕赴大營。

在推薦江忠源的京官當中,有一個是湘陰人左宗棠的哥哥左宗植。當時,左宗植在朝中任內閣中書,對江忠源非常熟悉,於是對大學士祁寯藻說:江忠源其人,可以倚靠他來鎮壓洪秀全。祁寯藻便向賽尚阿推薦了江忠源。

清廷批准了賽尚阿的請求。江忠源接到賽尚阿的調令,毫不遲疑地踏上了前往廣西的征途,走上了博取功名的戰場。

江忠源的這個舉動,就是一部湘軍史的發端。

3

新寧人江忠源是一個能夠洞察社會的讀書人。他在而立之年,就認識到嘉慶道光以來,社會危機四伏,於是預見到天下兵戈將動,形勢將會大亂。客居京師時,他還關注著家鄉的動態,留意湖南天地會的動向。

這個年輕的新寧人,雖然身無官職,卻能縱觀全域性,一點也不奇怪。他出身於秀才家庭,又考中了舉人,自然會有些不凡的見識。難得的是,他並不滿足於觀察、思考和預見。他是一個實幹家,血氣方剛,意氣風發。他將自己定位於經世之才,注重培養自身的執行能力。

江忠源想要的執行能力,就是建立和訓練民間的武裝力量。

應該說,江忠源本來是無意於做個軍人的。他來到京城,是為了參加會試。他的同年生中有三位客死京師,一個是武岡的曾如鑨,一個是湘鄉的鄧鶴齡,還有一個是陝西的鄒興如。

鄒興愚的祖籍是湖南新化,他和江忠源是老鄉。江忠源見他溫文爾雅,對他十分照顧。鄒興愚身體羸弱,因病咯血,又因家貧,沒有僕從,江忠源帶著被子和他住在一起,為他尋醫問藥。幾個月後,鄒興愚病故。

鄧鶴齡當過江忠源的老師,也因病咯血,奄奄一息。江忠源買來棺木,收斂鄒興愚,囑咐他的族人鄒溥霖,將遺體送歸陝西,而他自己親自護送鄧鶴齡南歸。鄧鶴齡在路途中去世,江忠源又為他買棺木收斂,將靈柩送回湘鄉。

這時候,江忠源的急公好義,聲震京師,不僅在湖南人中傳為美談,連外省人士,都以結識他為榮幸。

後來,江忠源的同年生曾如鑨在京師故世,江忠源又將遺體送回他的故里。

江忠源行程萬里,將朋友的靈柩送回原籍,自己誤了三年一次的考試。

1845年,江忠源大挑二等,慨然說道:“窮達,命也。謀個教書的職位,奉養親人算了。”

江忠源未能實現進士夢,失去了士人們渴望的進身之階。他在失意之餘,產生了另闢蹊徑的想法。

江忠源看重鄉誼,到了京城,少不得與湖南老鄉結識往來。他與郭嵩燾交好,一起去拜會曾國藩,為他日後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擅長識人的京官曾國藩,與江忠源相見恨晚,感嘆不已。他說自己從來沒有見過江忠源這樣優秀的人才。曾國藩預言,這個比自己年輕一歲的新寧人是天下奇才,將來一定會揚名天下,為操守和義氣而獻身。

江忠源客居京師期間,與曾國藩一起,被譽為當時操節最佳的兩個湖南人。北京城裡有個傳聞,說是京城裡只要死了人,曾國藩必送輓聯,江忠源必會幫忙買棺材。這兩個湖南人的古道熱腸,在官員和學者中有口皆碑。

曾國藩後來離開京城時,向皇帝舉薦了他所看中的這個英才。

4

曾國藩的預言是正確的。江忠源沒有進士及第,於1845年南歸。回到家鄉,他便做了一件對後世影響極大的事情:聯絡鄉紳,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