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遺憾地是,每天的粥不能解決每個人的溫飽問題。

最開始的時候,七個和尚輪流擔任分粥的角色。結果呢?只有當自己分粥的時候,自己才能吃飽,因為他總是給自己多分一些,而剋扣其他人的。

經過一段時間,大家認為這個辦法不好,決定推選出一個德高望重的和尚主持分粥。強權就會滋生腐敗,每個和尚都拼命去討好他、賄賂他。整個小團體被弄得烏煙障氣、官僚盛行。

大家決定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組成一個由三人組成的分粥委員會和一個由四人組成的評選委員會。結果呢?一場會議下來,粥都涼到心裡了。

最後他們找到了一個最佳的制度:輪流分粥,但是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分完後吃剩下的最後一碗。

為了不讓自己吃得最少,每個分粥的人都儘量平均分配;即使有微量的不平均,但是也無怨無悔了。

七個和尚開始了快樂、和平的生活了。

你是一個提桶者,還是一個管道者

“故事很動聽。”禿筆翁誇讚說,“年輕人,你剛才說這個定律有四個錯誤,那麼第四點呢?”

“第四點就是這個定律只是強調:人往往會迷惑於表面的現象,卻不會思考現象背後的本質問題。就拿這三個小和尚來說,他們也曾經詢問過‘為什麼要下山挑水’,可是他們並沒有繼續深究下去:為什麼只有山下有水?山上為什麼沒有水?能不能讓山上也有水?怎樣才能讓山上有水?如果他們願意追根究底,多問幾個‘為什麼’,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還不是一樣,有什麼不同的。”左冷禪冷嘲熱諷。

令狐沖反唇相譏,“換成你當然一樣,因為你是個只會一味埋頭挑水的小和尚。我再給大家講個和尚的故事,大家就會明白有什麼不一樣了。”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深山的破廟中住著兩個和尚,我們不妨把他們叫做和尚一號與和尚二號。

他們都有雄心勃勃的夢想,都夢想能夠有一天成為一名得道高僧,把整個廟宇裝修得富麗堂皇,把廟裡的每座菩薩都重塑成金身,讓每座神像跟前都點上亙古不息的萬年燈,而他們可以傳經頌德、造福於人。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們常常聊個沒完,在某一天、透過某種方式,他們可以成為天下最有名氣的僧人。他們缺少的僅僅是個機會。

有一天,機會終於來了。

廟附近的一個村莊想聘請兩個和尚從附近的小河挑水到村廣場的蓄水池裡去。這些村民一定是聽說過“三個和尚”的故事,因此,他們明白,和尚是最善於挑水的,肯定能夠勝任,尤其是當和尚的數目不超過三個的時候。

村長放心地把這份工作交給了和尚一號與和尚二號。

兩個人二話沒說,抓起兩隻水桶一股煙兒似的跑到河邊,開始了他們辛勤繁重的工作。當太陽下山的時候,他們一天的工作也可以完成了,村廣場蓄水池中裝得滿滿的。

村長非常感激他們,決定按每桶水一分錢付錢給他們(當然,村長給他們錢的時候,對他們說,這只是他們化緣得到的“油錢”)。

“噢,老掉牙的故事。”左冷禪不屑的說,“肯定講述是‘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踞木斷,水滴石穿’的故事。”

“不,你錯了。”令狐沖溫和地說,“你聽下去就知道了。”

當天夜裡,和尚二號高興地說,“我們的夢想終於開始實現了!”他數了數囊中的錢,雖然還不夠買一桶油漆的錢,但是至少可以買把刷子了。“幹了一天就有這麼大的收穫。如果我們一直幹下去,幹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不出幾年,我們的夢想就可以全部實現了!”

但和尚一號卻並沒有這樣想。他摸了摸自己又酸又痛的背,看了看自己手掌腫起的泡。他知道,如果只是一味重複今天的生活,那麼,並不會解決根本的問題。他認為,一定還有更好的辦法,可以把河裡的水運到的村裡去。

他想了整整一夜,給他伴奏的是和尚二號滿足的鼾聲。

第二天一早,和尚一號對和尚二號說,“我想到了一個計劃。如果我們這樣一直幹下去,一天的錢才這麼少,而工作又是這麼的辛苦,我想這不是長久之計。如果我們能夠修建一條從河邊到村莊的管道,把水從河裡引到村莊的蓄水池裡,那不更好嗎?”

“噢,我明白了。”左冷禪不屑地說,“和尚二號接受了和尚一號的建議,二人同心協力,一起修建了管道,對不對?也不過是個適合下崗工人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