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9部分

廬陵李桓、羅厲起義之際,再次率眾起義。嘉禾六年(237年)二月,孫權遣陸遜督軍征討。雖遭義軍頑強抵抗,但終因眾寡懸殊,為陸遜所平。

同年,吳中郎將周祗赴鄱陽郡(治鄱陽,今江西波陽)徵兵,周祗問計於陸遜,陸遜認為鄱陽郡百姓易動難安,不召不妙。周祗等不聽,果然激起民變,吳遽等人聚眾起義,殺死周祗,攻下縣城數座。豫章(郡治今南昌)、廬陵(郡治高昌,今江西吉安西南)二郡民眾也群起響應。孫權聞訊,派陸遜督師征討,吳遽被招安,部分義軍被收編,得精兵8000餘人。

孫權性多疑,晚年更甚。他設立中書校事監察各級官吏,而校事呂壹等恃寵弄權,離間君臣,擅作威福,挾嫌報復,且手段又十分殘忍,使許多大臣人人自危,敢怒而不敢言。即使是陸遜也不敢盡言直諫,只能與潘濬竊竊私議,“言至流涕”。後呂壹事發,孫權誅殺呂壹,深以自責。

赤烏七年(244)正月,孫權在前任丞相顧雍死後,任命陸遜為丞相。詔書曰:“朕以不德。應其踐運,王塗未一,奸宄充路,夙夜戰懼,不遑鑑寐。惟君天資聰睿,明德顯融,統任上將,匡國彌難。夫有超世之功者,必應光大之寵;懷文武之者,必荷社稷之重。昔伊尹隆湯,呂尚翼周,內外之任,君實兼之。今以君為丞相,使使持節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