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9部分

虯髯漢子看看左近無人注意自己,便斜過身子對這人低聲道:“光嘆氣有啥用?要俺說,這事還是早點給王宣政說清楚為好,否則日後追究起來,怕是要治你個知情不舉的罪過!”

“噓!小聲些!那可是俺阿翁阿孃,俺……”說到此處,這人又是連連嘆氣,愁容滿面。

這人姓黃,是文聘麾下刀盾營的一名伍長,那姓李的虯髯漢子與他是同鄉,又是從小一起玩的夥伴,也是刀盾營中的什長。因黃伍長家中遭了水中,他父親見收成太少,若是還守著那幾十畝地來年也未必能落到多少,便帶著全家老小投了當地大族當蔭戶。前些日子偷偷小兒子來見黃伍長,說的正是此事。

荊州自推行新政以來,對於戶籍管理尤其嚴厲,這樣放棄田畝託庇大族當蔭戶,是官府絕不容忍的。黃伍長自然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可讓他去舉告父母,他又怎能做得出來?

別說如今這個年代,便是幾百年,一千年後,一場天災都能讓普通農家賣兒賣女,祖傳的良田落入那些地主手中。其實說起來,還是因為此時的農業水平比較低,單畝產量上不去。而大族人家的莊園卻能比較好的組織蔭戶進行合作,合理安排種植、紡織、養殖以及漁獵等生產,所以在面對天災時,抵抗力便比一般的自耕農要強一些。黃家以前就是那家大族的蔭戶,因推行新政之故脫離了大族,入了民籍,如今再度投奔老主家,打定主意當逃戶了。

“即便你不舉告,難道官府就查不出來?俺是這麼想的,你去將此事告知王宣政,看他有沒有什麼辦法。若王宣政有辦法解決自然最好,即便他也無能為力,想來你去代家人自首,也能落個從寬處置不是?”李什長看相貌頗為粗豪,不過心思倒是頗為細密。黃什長家中遭災,他家又何嘗不是?不過他是個會過日子的人,這些年攢了些錢帛,使人捎回家後,想來當能支援到明年秋收。

黃伍長打仗是把好手,可遇到這種事卻束手無策,完全沒了主意,這會兒聽了好友的話,不由有些意動,正猶豫掙扎間,卻聽李什長大聲道:“王宣政來的正好!俺這兄弟有事要找宣政咧!”

王宣政年紀不大,二十出頭的樣子,聞言笑眯眯的走了過來,在黃伍長身邊擠著盤膝坐下,扭頭問道:“你不來找,我也是要找你的!”

若非被李什長摟著肩膀,黃伍長都能嚇得跳起來,臉上頓時變得蒼白一片,心中暗自嘀咕:莫非官府已經知道了?可看王宣政這模樣,也不像啊?

“看你這幾天愁容滿面的,是不是家裡遇上啥難事了?”王宣政笑道:“有啥事就說,總這麼憋著可不成。”

黃伍長一咬牙,將自己家中發生的事情說了出來,王宣政聽了之後微微蹙眉,低聲自語道:“原來不止一家如此啊……”

“怎麼,還有別家也是如此嗎?”李什長探頭問道。

王宣政點頭道:“因此次水災,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不少。”他想了想,對黃伍長說道:“你也不必太過擔心,現在出現這麼多逃戶,固然是有水災的緣故,但想來大將軍總有辦法解決。至於你家中之事,最好還是回去勸說令尊,脫籍棄田,總是與法令不合。”他們這些出身少年部曲的人,對劉琮總有一種莫名的信服,在他們看來這天下就沒有大將軍解決不了的難題。

黃伍長說出此事之後便不那麼糾結了,點頭道:“明日俺便告假,回家好生勸說阿翁。”

待劉琮得知因水災而出現大量逃戶的情況時,已經是返回襄陽後的數日了。這倒不是王宣政等人懈怠,而是有關各方都在進行統計,直到拿出了確切數字,並擬定了數條建議之後,才上報給劉琮。

越是遭受災害嚴重的地方,出現脫籍棄田的情況便越多。這讓劉琮有些始料未及,誰不願意擁有自己的田地,而一定要去給別人當佃戶呢?其實他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南陽推行新政的時候,背後有整個荊州的財力物力支援,所以那時候的南陽百姓能夠從官府得到很大幫助,而且當時南陽人口中來自外地的流民,佔了很大一部分。

因分戶籍之故,流民本身以宗族鄉土集合而成的集團便被分離打散,在沒有南陽世家大族敢私自招納的時候,他們唯有依靠官府才能得以生存,加上南陽各地大興水利,又率先推廣普及鐵質農具,使得自耕農經濟有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然而當這樣的政策在整個荊州推行開來,便會遇到許多以前所未曾遇到的問題。這和人們當時的觀念、農耕水平等息息相關。如果沒有天災**也還罷了,一旦遇到今年這種大面積的水災,各種積累的小問題便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