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部屬只能退守汝南,孫策又奪得了原本被袁術佔領的九江郡所有屬縣,而呂布也奪回之前徐州陶謙當刺史時被袁術霸佔的彭城國和廣陵郡的部分縣城。自此,袁術身敗名裂,孫策江東坐大,呂布和孫策締結攻守聯盟。
孫策於是上表朝廷,請封討逆將軍,朝廷李傕、郭汜二人見孫策勢大,又和呂布結聯在一處,且對自己沒有太大影響,為了拉攏孫策,還特意加封孫策為鎮東將軍、揚州牧。直到此刻,孫策這個非劉姓的州牧才真正被世人認可,也算是破了先例。
九月,孫策又繼續派出大批將士,整頓江東,肅清賊寇,江東有名的賊寇鄒倫、錢銅、王晟、嚴白虎等皆滅亡,江東自是一派安平盛世的景象,惟獨缺乏糧食,各個地區糧荒不斷。
十二月,糧荒有所改善,孫策才正式體會到一州之牧的感覺,擁有了比朝廷設定的揚州更大的土地,於是把州治所由原本的豫章郡鄱陽城搬遷到九江郡壽春城,培英書院也隨治所搬遷到壽春城。由於人才的不斷增加,孫策委派郭嘉組建揚州府,很多南下的人才都直接成為孫策的幕僚,於是孫策組織人才討論,最後終於確定並頒佈了《揚州治略》一書,內容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重開發、廣屯田,植禾稻、耕麥田,振工商、均人權。揚州地區本身就是地廣人稀的地區,如今加大力度開發田地,在全國糧荒的時候,揚州仍舊富裕有餘。揚州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農作物生長環境,適合種植禾稻;而山越、蠻夷之地又多山林,開墾起來的新田地適用於種植不太需要水分的麥子、玉米、高粱等作物。發展工、商業,鼓勵匠人創新,無論是泥水匠、木匠、鐵匠、裁縫、商人等,均同等對待,由揚州府統一安排相關人員對農、工、商業進行管理。減輕農業賦稅,從原本朝廷徵收的十分之一為二十分之一;統一物品價格,防止商人重利哄抬物價;鼓勵匠人創新,努力提高技能。
2、納流民,增人口;興水利,廣鋪路。廣泛吸納各地流民,從流民中發掘人才,同時把流民登記入籍,增加徵兵來源,增加從事屯田的人員。組織匠人修建水利、灌溉工程,建築城牆和開發各個城郡之間的道路,同時也增加養殖、漁業等副業,儘量做到既建設好揚州又達到州泰民安,五穀豐收。
3、組織人手重新劃分揚州郡縣:
九江郡,治陰陵,領14縣:陰陵、曲陽,壽春,當徐、下蔡、平阿、義成、鍾離、成德、合肥、浚遒、全椒、阜陵、歷陽。
丹陽郡,治宛陵,領16縣:宛陵、蕪湖、春谷、溧陽、丹陽、石城、秣陵、湖熟、江乘、句容、故鄣、於潛、涇縣、陵陽、黟縣、歙縣。
廬江郡,治舒縣,領14縣:舒縣、臨湖、襄安、居巢、皖縣、尋陽、龍舒、六安、安豐、潛縣、雩婁、陽泉、寥縣。
吳郡,治吳縣,領13縣:吳縣、婁縣、無錫、毗陵、曲阿、丹徒、陽羨、烏程、由拳、海鹽、餘杭、錢唐、富春。
會稽郡,治山陰,領14縣:山陰、餘暨、上虞、餘姚、句章、鄮縣、鄞縣、諸暨、剡縣、烏傷、大末、章安、永寧、東冶。
豫章郡,治南昌,領11縣:南昌、餘汗、鄱陽、梟陽、海昏、歷陵、柴桑、彭澤、艾縣、建昌、建城。
廬陵郡,治廬陵,領10縣:廬陵、新淦、宜春、平都、石陽、臨汝、南城、雩都、贛縣、南野。
閩郡,治建陽,領10縣:建陽、福山、晉江、寧德、南平、夷州、漳埔、沙縣、山越道、武夷山。
4、實施世襲兵役制,完善屯田制,加強將士訓練力度,廣積糧草軍備。世襲兵役制,由精壯將士家庭參加,世代兵役,父死子代,兄死弟替,軍餉也比普通士兵略高。屯田分官田、兵田和民田三種,官田屬於揚州府所有,組織流民、俘虜等耕種,所獲歸屬揚州府所有;兵田由士兵耕作,戰時由士兵家屬接手,所獲一般歸屬士兵私人所有,一般歸屬部隊所有;民田則是單純由百姓耕作,需要繳納二十分之一的稅收給揚州府就可以了,其餘自由分配。加強將士訓練,槍、戟、刀、盾、弓、騎、水兵分開來訓練,每個新兵都必須掌握這七項最基本的訓練,然後從訓練情況再進一步晉升分配到具體各個兵種訓練。每個郡都分別建設儲糧倉、積極擴大軍備,以備戰爭天災等突發事件。
5、設立除培英書院外的官學,鼓勵私學,分上中下三級,授武、經、兵、工、商、藝六課。上級為州立培英書院,專門培養將士、指定將官子弟和特殊人才;中級為官學,培養普通將士子弟;下級為私學,為士人、百姓等培養子弟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