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兩日。
師參謀長問道:“師座,是不是調長崎城的一個團過來?長崎現在已經有一支警備團,守城沒有問題。”
在上次李鴻章帶著大批補給過來之後,華軍第一野戰師第一旅已經全面更換了裝備,出來的裝備,又全部分發到剛剛組建的一個警備旅的身上。
這一支警備旅全部是從在日本的漢人中挑選出來的青壯年組成,正在緊張訓練。
“暫時不要動其他幾個城的兵力。”軒建章道,“告訴一營,晚上偷襲宇城!宇城城牆矮小,要一舉拿下。”
“是,師座。”師參謀長行了一個軍禮,馬上去安排佈置。
軒建章看著地圖,感覺渾身發熱,指揮作戰,實在是比他以前僅僅是作為一個團長或者營長的時候,要受累的多,整個戰局,都有可能因為他的任何一次戰術指揮,而出現無法彌補的損失,甚至是整個戰局崩盤。
第一營的偷襲,僅僅只是攻破了宇城外圍的第一道防線而已,別說是攻擊宇城,連城門都沒有捱到,還損失了三百多人,這都是經歷過數次大戰的老兵,這讓軒建章很是惱火。
第二天,華軍再次展開猛烈攻勢,強攻宇城。
日本人的打法的確很聰明,在三道防線來回穿插,再配合外圍的襲擾部隊,讓華軍的攻擊很吃力。
如果不是華軍的作戰素養太高,否則無法打,因為華軍的兵力,只是日本人的四分之一,在宇城的區域性戰場,更是隻有日本人的十分之一!
要不是華軍的戰鬥力強,裝備佔有巨大優勢,這麼點兵力,怎麼樣都不會是主攻的一方。
面對華軍的猛烈攻勢,在宇城城頭,端著望遠鏡觀察敵情的山縣有朋一頭都是大汗。
山縣有朋是日本幕府末期和明治、大正時期的軍事家、政治家,兩屆首相,日本近代陸軍的奠基人,明治維新以來“軍閥王國的始祖”。
長州藩(今山口縣)中間出身。幼名辰之助,後改名小助、小輔。明治維新後改名有朋,號含雪。
自幼喜愛習武,曾把“我是一介武夫”作為座右銘,擅長柔道和劍術。
1853年16歲起,任長州藩役卒、監察員隨從。
參加“尊王攘夷”活動。
任長州藩倒幕武裝奇兵隊軍監。
他曾就學於松下村塾,拜倒幕派領袖吉田松陰為師,與久扳玄瑞、高杉晉作、木戶孝允、伊藤博文、井上馨、前原一誠等交往甚密。
他多次往返於長洲、京都之間,瞭解形勢,策動倒幕。
1864年9月,在抗擊英法荷美四國聯合艦隊炮擊下關的下關戰爭中,他身先士卒,右腕和腹部中彈負傷,成為攘夷運動的先鋒。
1865年,他率奇兵隊清除了長州藩中對幕府表示恭順屈從的“俗論黨”,奪回藩政權。
1866年,他又指揮奇兵隊打敗了第二次征討長州的幕府軍,保衛了長州討幕根據地。
1868年,在關係到討幕維新運動成敗的戊辰戰爭中,他任北道鎮撫總督兼討伐會津越後口總督的參謀,親自率軍征戰,先後攻佔長岡、若松等戰略要地,為建立明治維新政權做出了重大貢獻。
1869年,因“戊辰戰爭”有功,獲得世代享祿600石的待遇。
山縣有朋不但政治和軍事上都優秀,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很有指揮能力的將軍。
“撤出宇城!”山縣有朋下令道。
眾人以為聽錯了,一幫將軍一起吼道:“將軍大人。”
“撤退,沒有聽懂嗎?我們守不住,既然守不住,就先退一步。”山縣有朋怒道:“你們以為我不難過嗎?等冬天,冬天明白嗎?只有切斷了華軍幾點的聯絡,集中優勢兵力,我們才能更好的打擊華軍,華軍都是重武器,到了冬天,他們的機動性就會打折扣。”
“是,將軍。”一幫將領聽了山縣有朋聲淚俱下的解釋,所有人都紅了眼圈,眾人下去了。
“張旅長,先派軍官團去打探一下,看看宇城有多少日本人?我預計是不下萬人。”雖然做好了總攻的準備,但軒建章還是很沉著的下達了試探進攻的命令。
張軒一個立正,“好,我馬上去安排。”
“時間緊迫,我們不能失去良機,以免落入華軍的圈套,打的猛一點!”軒建章拍了拍張軒的肩膀。
“明白。”張軒笑道:“請師座放心。超過兩萬人,我們就以宇城外圍的日本兵為主力,如果宇城內的兵力不足一萬,我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