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有些激動地站起來,馬上給林彪覆電:
你們想以第三、第五兩縱去打十六軍,在全盤計劃上是不妥的。……在平津未隔斷的條件下,如果你們除程黃外再使用兩個縱隊去打南口的十六軍,並把十六軍消滅了,那就有迫使北平之敵早日逃至天津、塘沽的危險。
兩天後的傍晚,“林羅劉”回電了:
已令三五兩縱全力向南口前進,抓住南口之敵和防止平敵繼續北援,並在南口以南尋機殲敵。該兩縱統歸肖勁光、陳伯鈞指揮。五縱本晚以強行軍出發,估計十二號早晨即可到南口附近。
看著電報,毛澤東睿智的目光,很快窺見了其中的妙處:先打南口,趁勢南下,進佔豐臺。
豐臺是平津、平漢兩條鐵路的樞紐,北平的門戶。佔領豐臺,就可切斷北平與天津的聯絡,堵住北平敵人南逃之路。豐臺又是北平的後勤基地,汽油、柴油、槍炮彈藥、被服糧秣,整個一個大軍火、軍需庫。把豐臺抓在手裡,就等於掐住了敵人的脖子。
11日9時,毛澤東覆電:
十日十八時電悉。
(一)同意五縱本日繼續向南口附近開進。
(二)三縱不應去南口,而應開至北平以東、通縣以南地區。
(三)十縱原地不動。
(四)理由詳另電。
其實,不用“詳另電”中的“三縱決不要去南口……”,林彪也會猛然醒悟:如果3縱也去了南口,就會在平津間留下空白地帶,可能使北平之敵趁隙逃往天津。
一會兒這麼想,一會兒那麼想,一個腦袋還經常打架呢,更何況兩個腦袋,意見分歧原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問題不在於幾個腦袋,多少種意見,而在於哪個是正確的,大家都要服從真理。
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是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揮下取得的。遼瀋戰役中的南下北寧線,平津戰役中的“隔而不圍”、“圍而不打”,堪稱兵家絕唱。但是,將帥千慮,難免一失,毛澤東畢竟是人不是神。而戰爭年代的林彪和毛澤東,則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幾近天衣無縫,萬無一失。
比之傅作義和蔣介石呢?
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致電林彪、羅榮桓、聶榮臻:
為著統一領導奪取平、津,並於爾後一個時期內(大約有三個月)管理平、津、唐及其附近區域一切工作起見,中央決定以林彪、羅榮桓、聶榮臻三同志組成總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