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力,是廣東部隊,要多抓俘虜。這廣東籍俘虜可是“寶貝”哩。我們解放了華北,我估摸著八成還要南下兩湖兩廣,把廣東籍俘虜補充進來,到時候可以當嚮導、翻譯,還可以做政治宣傳,瓦解敵軍,你們說是不是“寶貝”呀?
這話絲毫也不意味著輕敵、麻痺。
像李天佑一樣,他已經把地形、敵情摸得清清楚楚,把突破和突破後巷戰可能遇到的困難,都準備、演練得妥妥帖帖了。
如此,那“牙口”能不好嗎?
大別山農民的兒子劉震,是家中獨子,5歲就開始撿糞、拾柴、放牛。
問題不是一個劉震,也不是一個大別山。翻看一下《將帥名錄》就知道,在中國東西南北中的山裡、水邊,他們的命運幾乎都是一樣的。他們中的許多人走進革命隊伍,當初只是為了吃飽肚子,一旦懂了革命道理,就開始自覺地用槍桿子去揍那個不平的世界。
因為有了共產黨和毛澤東,是毛澤東的正確路線使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也使他們勝仗連著勝仗。統帥對統帥,蔣介石絕對不是毛澤東的對手。這是這些放牛娃成為名將的宏觀基礎。可四野南下時,有些老紅軍還是團長、營長,還有當炊事員的,這就道白了名將成長的個人因素。
他們不知道從死人堆裡爬出來多少次了,槍林彈雨中篩下來,有些人去八寶山“報到”時,身上還嵌著彈片。從這點上說,他們是福將。他們身經百戰,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這不僅表現為勇敢,不怕犧牲,更在於善於學習,用腦子打仗,按戰爭規律行事。講話,作報告,他們中許多人是“白字先生”、“錯字先生”,留下那麼多“佳話”,一輩子都摘不掉“大老粗”的帽子,可他們實實在在就是曾經投身的那所戰爭大學的高才生。
談到各自的縱隊司令,乃至一些師長,老人們都說他們聰明,腦子轉得快,也肯於、善於用腦子。有人甚至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