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亦早已寫了許多依法治國的文章,投遞到甘露殿。
說實話,這是趙弘潤此前都沒有預料到的,他此前萬萬沒有想到,他叫禮部鼓搗出了幾篇啟蒙用的書籍,卻引起了這麼大的事。
只能說,這世上的聰明人的確不少,很多人都預測到了國立學塾日後在他魏國的影響力,因此萬分期望能夠搭上這趟順風車,使他們的學派發揚光大。
幾日後,鑑於魏王趙潤遲遲沒有回覆,儒法兩家的門徒難免就爭執起來了。
這個說儒家思想好,那個說法家思想好,吵得不可開交,到最後就連前去勸架的大梁府府正褚書禮,也被牽扯進去了是的,褚書禮,亦是儒家子弟。
隨後,大理寺新任卿正楊愈一瞧情況不對:好啊,難道就只有你們儒門子弟有勢力?
楊愈二話不說,就帶著大理寺的人馬去給法家子弟站腳助威。
還別說,大梁府作為負責梁都治安的府衙,相比較大理寺還真矮了一頭。
可當御史監亦出面偏袒儒家子弟時,大理寺的氣勢難免就被阻遏了。
沒辦法,御史監的地位太特殊,別說大理寺,就是大理寺背後的靠山、刑部本署,也得罪不起畢竟是言官嘛。
御史監的那些言官,非但一個個都擁有言論無罪的特殊權力,而且非常擅長罵戰,兩方人吵到最後隔空對罵起來,除了張啟功、周等年輕的法家子弟還能招架意外,其餘法家子弟,還真招架不住。
事實上,在儒法兩家爭執的時候,像墨家、名家等等,也有發出自己的聲音,不過他們的勢眾太小了,完全被儒法之爭給壓了下去。
看著這些平日裡溫文爾雅的唸書人,此時竟站在大街上爭吵怒罵,大梁的百姓都感覺很有意思,紛紛在旁圍觀。
幾日後,天策府左都尉高括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帶著一幫青鴉眾,將這些擾亂大梁治安的儒法子弟通通抓起來關到天策府的監牢本來應該抓到大梁府、大理寺、刑部的,但奈何此次情況特殊。
遺憾的是,文人似乎骨頭都硬,或者說,他們並不認為魏王趙潤會因為他們彼此學術派之間的矛盾而問罪他,因此,雖然雙方都被抓了很多人,但雙方的氣勢卻絲毫不減。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幾日中,甚至有不少大梁府、大理寺、刑部、吏部的官員被天策府緝拿,成為大梁百姓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一件趣事。
見無法遏制事態,天策府左都尉高括入宮面見魏王趙潤,對後者說道:“陛下,臣以為這件事需要早做論斷,您若是再不出面,恐事態無法控制。”
對此,趙弘潤笑而不語。
說實話,他並不是沒有看到這些日子在大梁城內的混亂,但他並沒有出手干涉的意思。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場在他看來只是鬧劇的混亂,牽動了天下諸子百家學術的心,這件事鬧得越大,魏國的名聲就越大這也稱得上是文壇盛世嘛!
“天策府抓的那些人,口頭警告後就放了吧。……再等等。”趙弘潤笑著說道。
高括是猜不到這位陛下究竟還要等什麼,但既然陛下下令釋放,那他就只能照辦。
於是乎當日下午,高括就下令釋放了儒法兩家的門徒。
當時,聞訊而來的儒法兩家門徒,像迎接英雄一樣,將那些被抓到天策府的同伴迎了回去,看得高括大搖其頭。
當然,這兩家子弟在離開前,仍不可避免地在天策府府門前又吵了一通。
大概過了半個月左右,韓國、楚國、齊國、宋郡、尤其是魯國的文人,紛紛趕到魏國,或為宣揚自己的思想,或為魏國同學派的人站腳助威,這使得大梁變得更加喧鬧,街道、茶館、酒肆,這些地方準能看到不同學派的人在相互辯論、爭吵,爭地面紅耳赤。
別說什麼君子動口不動手,事實上,這些文人在無法說服對方、或者被對方激怒的時候,他們也會動手當然,他們彼此都絕對不會承認這是鬥毆。
不得不說,這是繼衛國遊俠大量進入魏國之後,大梁近些年來治安情況最差的一次,以至於到後來就連禁衛軍都被驚動,紛紛派駐到大梁的大街小巷,免得那些文人在相互扭打時不分輕重,出現人命官司。
“差不多火候了……”
在得知禁衛軍以及天策府的稟報後,趙潤暗暗點頭。
他此前所以對儒法兩家以及其他學派子弟引發的混亂無動於衷,就是希望讓這件事變得更加熱鬧一點,吸引更多魏國的在野人才,甚至是其他國家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