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也就是實習,瞭解政務,免得成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廢物。
在明朝開國的階段,國子監生,由監生考中的進士,翰林,比比皆是,他們的能力甚至在一般的進士之上。
即便站在後世的角度來看,這一套學習辦法,也是可圈可點,沒有什麼問題的,最多就是在學習的內容上面,稍微做些調整罷了。
那有人要問了,國子監這麼牛,為什麼到了明朝中後期,變得人厭狗嫌?盡是一幫廢物在裡面混日子?
這事情大約可以寫成一篇幾十萬字的論文,大約的體面是國家是怎麼失去對人才的掌控權,或者私人辦學如何打敗官方辦學的……
總而言之,就是不斷摻沙子,把一些官僚子弟塞入國子監,到了景泰成化之後,乾脆准許花錢入學,可以捐粟送監,說白了,就是拿錢換監生功名。
事情到了這一步,國子監也就不出意外廢了……而這些建議都是來自朝中的忠正賢臣,他們倒是不貪贓枉法,可是敗壞國典,摧毀祖制,下起手來,半點不客氣。
而此時劉伯溫提出的辦學,卻是明顯為了打擊地方計程車紳,也是他的報復大計之一。
有了官辦學堂這一層,學什麼,教什麼,都捏在官方手裡,而且還可以隨時加恩學生,讓他們忠心辦事。
雖然學堂不能保證百分百忠心,但是念官方學堂,跟念晉商學堂,出來的人,大約是不一樣的。
劉伯溫主張讓蒙童入學,計民授田,編戶齊民,建議老朱一心獨斷,少數強敵,重在發展……
一路看下來,一共十八條諫言,幾乎每一條都切中要害,老朱反覆看過之後,也不由得讚歎。
“此人誠人才也!”
類似的話,這些文臣也都跟老朱說過,但是能像劉伯溫講得這麼全面,卻還是讓人眼前一亮。
“先生怎麼看劉基此人?”
張希孟讚道:“他的才華,十倍於臣啊!”
老朱忍不住哼了一聲,“他或有過人之處,但是萬萬不及張先生……這樣吧,就讓他給你當副手吧,也負責處理公文事務,以觀後效。”
嘚,張希孟的秘書團隊又壯大了。
轉過天,大年初一,張希孟就主動去找劉伯溫,把朱元璋的意思說了一遍。
“伯溫先生,在我這裡,怕是要委屈你了。”
劉伯溫連忙擺手,並且向著帥府深深一躬,隨即對張希孟道:“經歷在上,那一日經歷高論,遠在伯溫之上,伯溫五體投地。只是伯溫不識好歹,不明天數,幾乎毀家滅族,如今上位能網開一面,不究伯溫過錯,便是做一個馬伕,也是心甘情願啊!”
張希孟笑道:“伯溫先生客氣了,你提到了興學,其實我也早有這個想法,在宣城那邊,我訂了許多的文房四寶。可是話說回來,要想興學,不能沒有學問大家,不知道伯溫先生能不能推薦幾個?”
劉伯溫一聽就道:“要論人才,首推宋濂,此人經學文章,都遠在我之上,而且人品方正,學問篤實,是不二之選。除了他之外,還有葉琛,章溢皆是大才,可悉數招來,一同興學。”
張希孟微微點頭,卻又略沉吟道:“這樣吧,伯溫先生寫一封推薦的文書,回頭你送給李善長,讓李先生定奪。”
劉伯溫一愣,這是什麼意思?
“沒什麼意思,就是規矩。李先生還是主公治下,文官之首,我們可以提諫言,但是涉及到人才使用,除了主公直接下令的,其餘都要經過李先生,有什麼決策,也要李先生負責執行。從今往後,伯溫先生多往李先生那邊跑跑。跟他多聊聊,沒有壞處。”
劉伯溫沉吟少許,這才意識到什麼,連連點頭。
張希孟能跟老朱一家吃年夜飯,自然不是外人,論起來他大約可以甩開李善長,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但是張希孟卻很清醒,一個團隊,一個國家,做重要的就是規矩。他如果可以越過李善長,那他乾脆把李善長的活搶過來好不?
又或者朱元璋治下,有兩套體系,一個叫李善長,一個叫張希孟……真要是鬧到了這一步,李善長固然沒臉,他就好過嗎?
張希孟的小心謹慎,讓劉伯溫吃了一驚。
他雖然不瞭解朱家軍的情況,但是張希孟有多厲害,他還是一清二楚的。
連張希孟都把規矩放在前面,對於劉伯溫來說,確實不該心高氣傲。
果然,他去找了李善長,把幾個人的特長詳細說了一遍,最後恭恭敬敬,請李善長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