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紀年要用哪個?”
劉伯溫無奈苦笑,“如果用至正,就是大元的吳國公,用龍鳳,就是韓宋的吳國公,事情還是那樣,沒有什麼改變……我想破了腦袋,也沒有想到辦法!”
劉伯溫沉吟了半晌,突然道:“經歷,你看這樣可以不,是否能暫時稱臣元廷?”
“什麼?”張希孟勃然大怒,“伯溫先生,你在說什麼?”
劉伯溫無奈道:“張經歷,我以為暫時稱臣元廷,積蓄實力,而後揮師北伐,也沒什麼不妥,大丈夫能屈能伸,也是情理之中……”
“不!”
張希孟斷然攔住劉伯溫。
“伯溫先生,你可知朱家軍何以能走到今天?”
“這個……自然是上位英明,經歷睿智,諸將用命……”
“不!”張希孟長嘆一聲,“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堅持。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是我們的主張,均分田畝,救濟斯民也是我們的主張。這是我朱家軍的底線,如果投降了元廷,日後還怎麼號令天下,驅逐胡虜?”
劉伯溫再度語塞,竟無言以對。
其實後世有關朱元璋的誤解,不在少數……比如說朱元璋是小明王的臣子,後來小明王死了,自然而然就是老朱弒君,有些影視作品,還煞有介事演繹了一番。
可史書上明確記載,朱元璋沒有接受韓宋的官職,只是使用龍鳳年號,號令部下而已。
當然了,你說用了年號,就可以算作臣子,也勉強說得過去。
但是朱元璋和元廷之間,卻是清清白白的。
當然按照實錄說法,在至正二十二年冬十二月,元廷遣尚書張昶航海至慶元,授老朱江西行省平章政事。
這總是朱元璋接受元廷詔安的鐵證吧?
都接受了官職,還不是元廷的人?
果然,你朱元璋就是個首鼠兩端的小人,抗元主力是劉福通,朱元璋就是個跳出來摘桃子的偽君子!
什麼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也是朱元璋的欺人之談……
先別忙,再看看實錄是怎麼寫的,“冬十二月,元遣尚書張昶航海至慶元,授太祖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不受!”
瞧見沒有,這句話後面明明白白有兩個字,不受!
老朱根本沒接受元廷的封官。
至於朱元璋跟李察罕和王保保有書信往來,那是當時有傳言,說他們是漢人,卻甘心為元廷效力,老朱是打算策反他們。
再有其他的說法,無非就是爭天下的爾虞我詐罷了。
總體而言,老朱的抗元態度,是毋庸懷疑的。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也不是空話。
像這種稱臣元廷的話,朱元璋那裡是萬萬通不過的,更何況還有張希孟在。
劉伯溫也是一時昏了頭,他連忙道:“是我一時糊塗了,如何能向元廷稱臣?不行的!無論如何也不行!那,那就用韓宋的年號?”
任憑劉伯溫如何聰明睿智,他也是陷在了二選一的困境,走不出來了。
張希孟突然一笑,“伯溫先生,你那個好友歐陽蘇,他是丹徒人吧!”
“對,沒錯!”
“你知道丹徒有什麼名勝?”
劉伯溫立刻道:“要說丹徒的名勝,那可不少,芙蓉樓,北固山,對了,還有宗澤的墓……我為元臣,本是無臉去見他老人家的,只是在墓前路過,見損壞嚴重,心中感傷,雖有如此忠良,卻終不能保住大宋江山!”
劉伯溫低下了頭,神情落寞,他們這些人,似乎真的沒臉提宗澤、岳飛、文天祥這些人了……
“伯溫先生,你看若是主公去祭奠宗澤,宣佈晉位吳國公,會是如何?”
“這,這是要做趙宋的吳國公?”
“錯!”張希孟又斷然道:“趙宋無德,對不起英烈先賢!主公為中華英雄,自然是承襲華夏道統,升任吳國公,自領一方!”
劉伯溫猛然吸了口冷氣,這句話可不簡單,等於一下子開啟了格局。
朱元璋的難題在於不稱王,不稱帝,跟其他勢力打交道就吃虧,就沒法名正言順,治理麾下疆域。
可稱王稱帝,又違背了緩稱王的基本戰略。
進退維谷,這才逼得劉伯溫想出了先向元廷稱臣的餿主意。
可是張希孟跳出了這個圈子,既然提出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
那前往鎮江,祭祀宗澤,重申大義,晉位吳國公,貌似不但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