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到底真正的皇帝該是什麼樣的?大明又為什麼會滅亡?
無數日夜的苦心焦思之後,有人寫出了明夷待訪錄,提出了原君……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此其人之勤勞必千萬於天下之人……
上古之時,人們因為私心,對大家有好處的事情,沒人去做,危害大家利益的壞事,又沒人敢挺身而出……直到上古賢君出世,不計個人得失,興利除弊,以千百倍的勤勞,治理百姓,才有了三代之治。
後之為人君者不然。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
三代之後的君主,把天下視作私產,盡佔天下之利,把天下人當做客,自己當做主,一個人當皇帝還不夠,還要傳之子子孫孫,敲剝天下人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這還是真正的為君之道嗎?
這是在大明滅亡之後,一些遺民從血淚當中總結出來的教訓。
試問真正的為君之道是什麼?
天下該如何治理?
窮極大明一朝,或許都沒有人想明白,大明之後的三百年,怕是更沒有人敢想了。
面對這個巨大的難題,張希孟搶在大明立國之前,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未來的君王雖然秉承天命,而天命既是人心,人心既是土地。
天下之田畝土地並非天子私產,而是受之於天,分之於民。
未來的天下,核心就在於公平!
使耕者有其田。
使人人免於飢寒。
相比於禮運大同,張希孟不但憧憬了一個美好的世界,還給了這個世界一個最堅實的根基!
均田!
今天張希孟談的這些,完全可以總結成日後百年的金科玉律,甚至可以傳承更久……只要朱家軍能順利奪得天下,這一套主張能夠落實,一位成就遠超朱子的聖人,就要冉冉升起了。
這件事情著實太重要了。
堪稱石破天驚,也不為過。
也難怪幾位老先生如沐春風,如醉佳釀。
而在人群當中,反應最激烈的竟然是龔伯遂,他思索再三,突然大笑,隨即向張希孟深深一躬。
“朝聞道,夕死可矣!在下能聽聞先生高論,此生無憾!大元大宋皆是過眼煙雲,不值一提,奉行天命,救濟斯民,才是吾輩讀書人當為之事!奈何龔某無福,竟然委身元廷,替脫脫之流,為鷹做犬,犯下了大罪,鑄成了大錯!事到如今,想要回頭,已經是萬萬不能!”龔伯遂慨然長嘆,淚如雨下,“老天不公啊!”
他頓足捶胸,滿腔悲憤,根本不可能作假。
朱元璋沉吟許久,突然道:“張先生,咱想赦免龔伯遂,讓他替咱做事,你可如何?”
如果是平時,老朱可能直接下令赦免,但是今天他把決定權交給了張希孟。
“主公,龔伯遂悔悟,自然可以視作赦免的條件之一,但是卻不好因此就赦免一個人的罪行。再有身在戰俘營,也並非不能做事。修橋鋪路,清理雜物,乃至批閱考卷,清丈田畝,大可以讓他戴罪立功,聽其言觀其行,這才是正辦!”
老朱思忖少許,竟然笑了,“果然是正道直行……龔伯遂,你以為張先生之論何如?”
“罪人心悅誠服!心悅誠服!”
龔伯遂站直了腰桿,心中的鬱結蕩然無存,不管做什麼事情也好,總算可以和過去告別了。
他是徹徹底底新生了。
這時候也先帖木兒竟然急了,他對張希孟講的東西還是糊塗的,只覺得元朝皇帝從一開始就是罪行累累,錯誤嚴重,根本沒有奉行天命,簡直糟糕透了。問題是他們這些人該怎麼辦?還有沒有搶救的必要啊?
“張先生,我等該當如何?莫非就十惡不赦嗎?沒有一點改過自新的機會嗎?”
張希孟笑道:“自然是有的,你們首先要真正反思,要認同均田均賦的主張,要把自己放在和百姓的一樣的位置。只有如此,才能徹底跟過去切割,才能重新做人!”
雖然沒有給他具體的承諾,但是也先帖木兒已經十分滿意,連帶著其他幾位蒙古高官也都鬆了口氣。
同時他們也明白了,這就叫格局!
難怪朱家軍俘虜他們之後,並沒有下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