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

宋濂是金華人,在浙東文人圈子,有著相當的地位,劉伯溫,葉琛,他們都屬於這個圈子,也就是所謂的浙東文人。

有人在分析明初的朝局之時,很願意提到浙東和淮西兩個集團,還煞有介事分析這兩夥人是怎麼爭鬥的。

可事實上,浙東文人又怎麼能和淮西勳貴抗衡?雙方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光是看看明初功臣是怎麼封賞的,就一清二楚了。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浙東文人也的確和皇帝,和淮西勳貴,多有分歧……如果自己推究,就會發現,這些文人其實是想恢復理學之下,天子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

諸如劉伯溫等人,就天然看著勳貴不順眼,宋濂也盡力教導太子,希望培養出一個符合他們期望的聖君。

而一路打下天下的朱元璋,又不甘心被文官奪權,雙方你爭我奪,矛盾衝突到了最高點,就是廢除了宰相制度,天子乾綱獨斷。

但是由於張希孟的參與,加上他鼓搗出來的新的理論,劉基、宋濂,甚至是高啟,還有許許多多的文人,站在了張希孟這邊,秉持著恢復中華,再造乾坤的信念,投入到了時代的洪流當中。

鐵板一塊計程車人集團,在這裡被撕扯開了。

宋濂私下裡得到了不知道多少老朋友的請託,都是希望他規勸朱元璋,不要自毀綱常,以免人心大亂,天崩地裂。

對於這些言辭,宋濂有著深深的擔憂,他真怕朱元璋會改變主意,到時候他們鼓搗的東西,全都成了一場空。

但是當他聽到了張希孟的這番話之後,宋濂竟然有另一番想法……朱元璋那是當世雄主,又處在這個千載難逢的時候。

一面是程朱理學,一面是張希孟提出的學說,二者孰優孰劣,究竟哪個更好,選擇權應該交給朱元璋才對。

這才是臣子的本分,而且身為臣子,似乎對自己的主公也該有足夠的信心才對。

宋濂越發平靜了,你們隨便出招吧,倒要看看,能拿出什麼東西來!

朱元璋和朱熹有親戚嗎?

如果仔細推究,似乎還真有那麼一點聯絡,朱元璋祖上最初在句容當佃農,後來過不下去,就遷居盱眙,有遷居濠州。

而句容的朱氏,往上數,的確和朱熹是一家子,大約的情況就是朱熹的七世祖,和朱元璋的十五世祖,是同一個人。

又因為朱氏源自黃帝后裔,朱熹是一百二十五世孫,朱元璋是一百三十三世孫。

再說得直白一點,兩個人約等於都是炎黃子孫的關係,或許能稍微親近一點,但也僅此而已。

不過既然是朱老夫子的後人,又是登門認親,朱元璋也沒有怠慢,而是親自請進了住處,對坐相談。

來的這個人叫做朱銘,據說是句容朱氏的人,在當地還小有名望。

“上位面容剛毅,神色威嚴,竟然真如家中黃帝畫像一般,乃是人主之相,日月之姿,龍鳳之表啊!”

面對如此清新脫俗的馬屁,朱元璋忍不住大笑,“黃帝幼年早慧,出生不久,便能夠言語,十五歲就無所不知……咱十五歲的時候,還在給人放牛,在地裡耕田,上樹下河,字都不認得幾個啊!”

老朱的坦白讓朱銘一陣錯愕,忍不住道:“上位乃非常之人,才能行非常之事,如今上位雄踞江表,氣吞東南,以成坐斷之局,他日席捲中原,一統神州,也只是翻手之間。”

朱元璋沒有反駁,畢竟這的確是他想的,只是老朱笑道:“你看看咱,不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嗎?咱並非因為與眾不同,才有了今日。恰恰相反,因為咱跟老百姓一樣,飽嘗家破人亡的痛苦,知道民生艱難,百姓想的是什麼……這也是元廷無道,把老百姓逼得沒了活路,和咱一樣的人太多了,為求活命,不得不憤然起兵,能有今天的局面,也是無數將士前赴後繼打出來的,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朱元璋不緊不慢,將這番道理說出來,如果說張希孟對老朱最大的影響,估計就是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了。

過去的朱元璋或許會因為出身低微,有所介懷。

也可能會因為有人提到光頭,而遷怒於人,覺得是在詆譭自己。

但是如今的老朱卻對自己出身,還有曾經受過的苦難格外驕傲。

瞧瞧,這些事情都打不倒咱,那咱就是百鍊成鋼,一無所懼!

朱元璋的這個心態,外人是很難知曉的。

朱銘準備了一肚子馬屁話,此時都不知道該如何說下去了……他只能低頭假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