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盯著眼前的銅錢,突然放聲大笑,“可笑張士誠,弄巧成拙。他鑄天佑通寶,結果天不佑他!這都是張士誠失德,天厭地棄,神靈不護,此戰,我們必勝!”
所有銅錢悉數正面,加上常遇春的這番話,迅速在船隊中間傳播開了……
士兵們立刻驚為天人,對常遇春是五體投地,佩服到了不行。
說來說去,他們畢竟是剛剛歸附不久,雖然靠著一張田契,拴住了大多數人的心,但總是缺那麼一點百鍊成鋼,千錘萬鑿的堅韌。
加上要面對不久之前的主子,常遇春的把握也不是那麼大,所以才完了這麼一手,貌似是哪位名將用過的故智,他也是偶爾聽張希孟提到過,想來這些水兵應該不知道。
常遇春這麼大動干戈,其實是他跟蠻子海牙聊過之後,得知了一個訊息,目下張士誠依舊向元廷解送漕糧,每年的數目不算多,只是區區十一萬石而已。
而蠻子海牙的船隊,就負責保護過這批漕糧。
聽到這個訊息,常遇春都氣得笑了,好一個不要臉的張士誠,你還廷孝順的!說是歸降了元廷,就真的給元廷送糧食,老子豈能讓你把這些民脂民膏,白白送給大都的昏君?
常遇春詢問,糧船是從哪裡出發的?蠻子海牙告訴他,原本船隊就是從江陰集結,後來考慮到離著朱家軍太近,就放到了松江府的上海縣。
沒錯,此時的上海還只是個不起眼的小縣。
松江一府是在元代升格的,原本只有華亭縣,升格之後的松江府依舊下轄華亭縣,同時又增設上海縣。
由於地處長江入海口,水熱條件優越,土壤肥沃,是重要的糧食產區……別看張士誠需要從朱元璋那裡弄糧食,但是每年該給元廷的漕糧,還是會如數送去的。
對此張士誠還有一番精妙的邏輯:輸漕糧大都,蒙古人得以飽食,方可以大刀闊斧,剿滅韓宋劉福通。福通滅,則朱重八孤立無援,必然一敗塗地,身首異處。吾非為大元送漕糧,實為自家除一心腹大患。
大概的意思就是曲線抗朱吧!
當然了這套話也只是張士誠自己相信罷了,畢竟稍微有點智商的都明白,以元廷的貪婪程度,送去這點糧食,還不夠上面的人層層盤剝的,別說拿來對付朱元璋了,能有多少用在劉福通身上,都不好說。
說到底,慫就是慫。
面對老朱,張士誠需要想的不是如何對付老朱,而是要讓人相信,自己能對付老朱……是讓朱元璋相信嗎?
不!
是讓蘇州的百姓相信,朱元璋知道他沒有!
就是這麼個自欺欺人的辦法,如今也遇到了危險,常遇春愣是要把騙局拆穿了,你說這個人該多可惡吧!
“弟兄們,這些糧食都是民脂民膏,不該拿來豢養昏君奸臣……張士誠不要臉,咱們就幫他把臉找回來!傳我的命令,立刻抽調兩千精銳,隨我登陸,襲擊上海縣,把糧食搶走!”
能跟著神將並肩作戰,天妃都會保佑的。
一時間無數人嗷嗷喊著要加入,最後常遇春從超過五千人當中,挑出了兩千一百五十人,這些人隨著常遇春登陸之後,毫不猶豫直撲上海。
不得不說,蠻子海牙率領水師,成建制投靠朱元璋,對張士誠造成的打擊太大了。過去張士誠在江面有優勢,他並不需要像朱家軍一樣,沿江設立烽火臺,建立預警系統。
可驟然拿去了水師優勢,張士誠的兵馬就捉襟見肘了。
他要在常熟屯駐大軍,防止江陰和無錫方向的朱家軍,又要在蘇州安排重兵,保住老巢,另外杭州那邊還在打,處處都是烽火,你讓他能怎麼辦?
結果就是常遇春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迅速殺向了上海縣,幾乎沒有遇上任何的阻攔。
駐守上海縣的不是什麼大將,而是一個文官,是張士誠的參軍俞思齊,是泰州人。其實最初張士誠也是不願意給元廷送糧食的,但是這位格外堅持。
他還說過去是賊匪,如今是大元之臣,豈能不進貢天子?難道要和朱元璋那種匪類相提並論嗎?
提到了朱元璋三個字,張士誠立刻上頭了。
沒錯,咱是大元忠臣,咱背後還有元廷,還有那麼多忠臣良將,用不著害怕姓朱的。這個漕糧必須送!
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特意讓俞思齊負責此事。
每年的夏糧,秋糧收穫之前,俞思齊就會在上海督辦漕糧,優先裝船起運,送去大都。
當漕糧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