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

老朱非常享受現在的狀態,踏實,充實……每天盯著各項政務,由於全程參與,老朱心裡有數,一目瞭然。

對群臣的斥責,也是擲地有聲,入情入理入魂。

隔三差五,他還能抽出點時間,去軍中檢視情況,跟著徐達他們騎騎馬,射射箭……晚上有空還要讀書,或者去陪陪夫人。

甚至還有空練練書法,臨摹碑帖,偶爾還賦詩一首……就這時間管理能力,張希孟是甘拜下風,五體投地。

看著大傢伙忙碌,張希孟也很想摻和一下,幫著他們分擔一點。

但是每次張希孟興匆匆前去,眾人只是表面客氣,隨即就把他扔在了一邊,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別看他們忙碌欲死,被老朱罵得狗血淋頭,但是真正有人要幫著他們分擔,這幫傢伙反而不願意了。

無他,這都是實實在在的權力,誰也不捨得放棄任何一點!

尤其是不能讓張希孟摻和,不然他插手進來,咱們就都成了擺設了。

張希孟看了幾次,他也明白過來,別看這幫東西表面叫苦,可一個個心裡都樂開了花。

朱元璋深度參與朝政,把控每一項大政推行……這就讓任何事情,阻力都降到了最小。

吳王和重臣的看法,一旦統一了,下面人反對也沒用了。

而且老朱手上還有一張王牌,那就是底層的百姓,伴隨著均田的深入,朱元璋在民間的威望與日俱增。

實際上由於田契上印著吳王大印,最底層的百姓,只認吳王。包括張希孟在內,他的名望也只限於讀書人中間。

普通百姓對張希孟的認知,也就是吳王手下那個很有本事的大臣,僅此而已。

張希孟自己也挺滿意這個定位的,功高震主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對於如今的局面,他心裡也有數……試問成為宰相,尚書一級的重臣,又恰逢這個時候,誰不想名垂青史,彪炳史冊?

過去大傢伙不這麼想,那是做事太難了,面對層層阻力,根本執行不下去。與其得罪所有人,身首異處,不如老老實實享受金錢美色,快快樂樂生活。

可是隨著上下打通,做事變得容易起來,自然而然,就有了更高的追求。

就拿俸祿來說,經過了一番討論,終於有了確定方案。

首先俸祿還是分為兩種,一個是糧食,一個是寶鈔。

但是原來正一品的千石年俸,變成了三百石,然後依次下降,到九品官,能拿到年俸七十石,基本沒有變化,而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沒有品級的,只要是衙門的正式書吏,衙役,最低年俸也是四十石,熬到五年以上,都能拿到五十石。

在祿米之外,就是寶鈔,這個寶鈔也是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針對各地物價情況,發下來的補貼。

其中在京城,三品以上,能拿到二百貫。如果是縣城,普通小吏,一年也能拿到二十貫。而另外一部分,則是學歷加成。

還是拿張希孟做例子,他現在是吳王右相,按理可以拿到二百六十石年俸,但是他需要繳納一筆所得稅……這筆所得稅可以用祿米抵扣,也可以用寶鈔繳納。由於張希孟府上沒幾個人,也不用存那麼多糧食,就用糧食抵扣。

所以他到手是二百石祿米,由於身在應天,又是三品以上,拿夠二百貫寶鈔補貼,再有,他雖然沒考過科舉,但是眼下誰還敢否定張希孟的學問啊?

人家就是當世夫子,重新解釋綱常,剖斷歷史的男人……自然學歷加成拿滿,又是一百貫。

這就是張希孟俸祿的構成,此外還有包括房舍,衣料,護衛……另外如果他成親了,有了孩子,入學方面,也會有妥當的安排,反正不用為了生活操心。

這一套弄下來,公佈出去之後,官員們再也沒人敢鬧事了……像張希孟這種,差不多站在文官頂點,他拿到的東西,也就差不多是十個三口之家,一年的收入。

看起來依舊不少,但是這個程度,別說跟大宋比了,就算跟任何一個朝代相比,都算不上多高。

但是相比之下,最低的衙役,一年也有四十石祿米,二十貫補貼,差不多相當於兩個農夫的收入,也在可以接受範圍。

新的俸祿安排,差不多就是壓低了紅袍官員的收入,保證了底層小吏的生活,又考慮了民生物價。

這種結果拿出來,誰能明著反對?誰又敢呢?

除非你站出來,說我們士大夫,要比窮鬼多掙一萬倍?這點錢還不夠養一隻鳥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