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孟這番話說完,球自然而然送到了朱元璋腳下。
其實朱元璋也在反思,當時陶安說出那番話,不願意和老百姓一樣,朱元璋就動了殺人,想處死老匹夫,讓下面人看看,你要斯文體面,咱就幫你體面!
但老朱到底沒有下殺手,說到底陶安還是做了不少事情,而且也只是說說,並沒有真的幹什麼壞事。
最最關鍵,如今他朱元璋連南方大區還沒有掃平,至少天完還有相當的力量,這時候逼迫太緊,的確是可能投靠其他人的。
身為一個君王,還是要籠絡人心,維持下面的平穩。
而且陶安一時最快,也算是有功,等於給朱元璋提了一個醒。
不要以為自己治下就跟自己是一條心。
甚至可以說大部分人並不那麼贊同張希孟的主張,他們自是隨風倒,曲意逢迎,嘴上喊喊罷了,並沒有真正銘刻在心裡,更沒有身體力行的勇氣。
有太多人還是覺得,他們非比尋常,應該享受更好的待遇,普通人都該老老實實,供他們驅使,乖乖給他們抬轎子,這才是太平盛世,才是聖君明主。
連這點小要求都不能滿足,那就是昏君無疑了。
哪怕對國家有利,我們也一樣編排你。
當朱元璋意識到有那麼一些人,怎麼也養不熟,他真的想動刀子,非常非常想……但是在這個時候,馬氏勸阻了他。
馬氏的道理也很簡單,陶安跳出來了,他尚且有不殺的理由,那些人只是在心裡想想,又怎麼動刀子?
你硬是要處置,就不免錯殺好人,反而撼動了自己的威望。
一個人殺伐果決,不是看能殺多少人。而是面對必須要殺旳人,會不會心慈手軟,網開一面?
就比如胡三舍,他的罪行清清楚楚,他爹又在軍前領兵,這是一個難題,你朱重八殺了,足以告訴天下人,你是個什麼人。
而針對陶安這種,有著士大夫習氣的文臣,除非他們真的貪贓枉法,證據確鑿,才能動刀子,不然就很容易嚇到那些想要歸附過來的讀書人,得不償失。
這個天底下能改變朱元璋心思的人不多,敢直接點名朱重八,告訴他該怎麼做的,就只有這麼一個了。
老朱自然從善如流,但是他的心裡頭還有那麼一點不痛快,覺得文臣跟自己隔了肚皮,不是一條心。
到了今天,張希孟把新的方案拿出來。
朱元璋很滿意,也終於有了下臺階的機會。
“咱心裡清楚,有很多人瞧不起窮苦百姓,覺得這幫土裡刨食的農戶一錢不值,就是蒿草螻蟻……但是咱想說一句,你們的上位,咱朱元璋就是從這群人中間走出來的,咱的幾位大將,都是這樣的苦出身,咱的將士,更是一群往上數多少代,都是窮鬼的老實人。”
朱元璋掃視全場,冷冷道:“你們大傢伙,還是覺得窮棒子一錢不值嗎?”
這回不用張希孟表態了,李善長直接帶頭跪倒,披肝瀝膽,動容道:“上位,臣在當上小吏之前,家中也頗為困窘,吃不飽飯,穿不暖衣。冬天讀書的時候,手掌盡是凍瘡,臣也想進京考個進士,光宗耀祖。但是沒有法子,家裡頭出不起盤纏,就只能做個小吏,苦熬著,要不是遇上了上位,臣,臣這一輩子,也就完了。”
李善長說得入情入理,很是動人,朱元璋都跟著點頭讚歎。倒是張希孟,他似乎記得李善長說過,家裡頭的條件還不錯,不然怎麼有機會讀書?
他也曾經以書香門第自己,那意思是你張希孟也別太驕傲了。
怎麼一轉眼又成了窮鬼?
難道李善長他們家也歸了薛定諤了?
是窮是富,成了玄學?
不過你也不能說老李撒謊,畢竟在這些文官中間,的確有出身很悽苦,求學很艱難的……比如宋濂!
他就對朱元璋的這番表態很是贊同,而且他也沒有去鬧什麼俸祿的事情。
如今張希孟針對俸祿的設計,已經讓宋濂很滿意了。
“上位,臣竊以為官俸比普通百姓多五倍,又是身在朝中,不用擔心什麼。已經是天恩浩蕩。須知道像趙宋那樣,恨不得掏空國庫,奉養士大夫,是損不足而奉有餘。民生凋敝,起義不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既然要重定綱常,再造乾坤,就該果斷摒棄前朝弊政,一切以天理人心為念,以百姓為本……如此擬定典章制度,才能長長久久,太平萬年!”
總算還有個識大體的文臣,朱元璋的怒火也減少了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