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等的雄關,關中門戶,潼關居然輕易易手,聽起來怎麼都像是扯淡。
那問題出在哪呢?
張希孟在三天之後,陸續接到了訊息,總算弄明白原因。
前面提到了,皇太子召集黨羽,發動察罕舊部,圍攻王保保。
其中李思齊和察罕帖木兒是一起舉兵的老資格,察罕死了,該讓我來接管勢力,豈容小兒輩張牙舞爪?
結果李思齊在長安約請其他諸將,包括張思道、脫列伯、孔興等人,相約一起圍攻保保。
他們抽調了大批兵馬,跟王保保一頓好殺,殺的是血流成河,勢孤力窮。
而在他們對面,是馮國用厲兵秣馬的精銳明軍,是傅友德,丁普郎等虎狼名將,是萬眾一心,上下一體的軍民百姓。
到了這一步,李思齊不戰而棄潼關,也不不足為奇了。
他不是不想守,而是實在守不住。
他不可能把幾萬精銳,都扔在潼關,就算他打贏了大明,又能怎麼樣?
察罕帖木兒的前車之鑑,不可謂不慘痛。
想的太多,就容易把自己的老命搭進去。
保護自己,永遠是第一位的。
所以說李思齊這個聰明人,不但放棄潼關,甚至連長安都沒要,他直接潤鳳翔老巢去了。
事情到了這一步,甚至把馮國用弄不會了。
怎麼辦吧?
趁虛而入,直取長安,隨即進攻鳳翔,和李思齊在關中決戰,又或者北上延安府,直取大同,協助北伐大軍,圍攻大都……
擺在馮國用面前的選擇一下子多了起來。
可正因為如此,馮國用第一次猶豫了。
他這個西進集團,很早就定位清楚,他們是要收取河西走廊,甚至直入西域的。可問題是他們到底是一支偏師,必須配合主力,不能自己胡來。
馮國用在進退之間,把握很清楚,他能做主的做主,不能做主的,就只能請求張督師來做主。
“到底要怎麼辦,就看我們現在的所處的大局。”
在張希孟身邊,只有兩個年輕的將領,一個是藍玉,一個是李文忠。哪怕是朱文正,都在統御山東軍團,隨著徐達出征。
張希孟也只能跟這倆人唸叨,“李思齊接連放棄要地,以馮國用的才能,大約有一半以上的可能,想辦法全殲李思齊……如果放在中原決戰之前,我大約會同意讓馮國用進軍,陛下一定會答應的,可是到了現在,我卻是不能同意。”
藍玉略思忖,就說道:“先生是說咱們現在把握更加充足,所以不必冒險?”
張希孟笑道:“還有一層意思,你們再仔細想想。”
這次是李文忠道:“大勢在我,李思齊投降的可能,也大大增加了?”
“對!”張希孟含笑道:“確實,我們現在有可能爭取李思齊投降,你們能想明白這件事的價值嗎?”
藍玉眼前一亮,慌忙道:“這個自然是知道。李思齊當初和察罕帖木兒一起聚攏豪強地主的兵馬,鎮壓紅巾軍,十多年大戰下來,李思齊坐擁數萬精銳,雄踞關中之地,是元廷少有的實力派。他這一投降,整個關中的大局就開啟了。”
“然後呢?”張希孟又追問了一句。
藍玉想了想,繼續道:“關中落到了我們手裡,陝甘諸王的兵馬就沒法回去了,日後進軍河西,收復西域,就方便多了。”
“還有嗎?”
“還有?那,那就是山西!關中一旦到了手裡,山西的兵馬就無路可逃了。如果能快速北上,攻取大同,截斷元軍北逃的路線,就等於關門打狗,一舉全殲!”
張希孟含笑靠著椅子,問道:“這樣做,又有什麼好處?”
這一次是李文忠搶先回答,“張相,此番北伐,勝利的把握足有十成,所不同的是能包圍住多少兵馬而已。元廷撤退到草原的人馬越多,我們後續的麻煩就越大。相反,要是能把這些人留下來,往後我們的壓力也會小很多。這次的北伐,就是包餃子,要的是餡越足越好!”
藍玉笑道:“照這麼說,我倒是盼著大元天子能駐守都城,和社稷共存亡了。”
李文忠呵呵一笑,“能這樣最好,只怕大都的皇帝,怎麼也不會比徽欽更差吧?”
藍玉無話可說,簡直不能更認同了。
卻是,趙佶、趙桓,加上趙構,父子三人,成功把皇帝的下限拉到了負值,過去是傻子都能當皇帝,他們充分證明了傻子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