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

考試是山東父老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

尤其是入學之後,還有機會參加科舉,成為朝廷官吏,吃一份皇糧,那就更了不起了。

你看啊,咱山東沒出過皇帝,可咱出了一個聖人,眼下來看,第二位聖人,估計也是山東的。

山東人忠厚啊,就連山東的土匪也和別的地方不一樣,一心只想詔安,忠勇雙全了屬於是。

在這麼個地方,設立一座頂級學堂,然後開始招生,那效果可想而知。

毛貴在山東多年經營,功勞不可謂不大,他確實是保住了山東元氣,活了幾百萬人。

不然的話,山東經歷鏖戰,不斷拉鋸,人口凋敝,不會比河南好多少。

而當下山東還有數萬讀書人,還有成千上萬的年輕人能參加考試,努力躋身復旦學堂,絕對是巨大的好訊息。

至少南北的差距不會那麼不可彌補。

張希孟的心情大好,相比起繁雜的朝政,他是真想留在學堂,安安穩穩當個教書先生算了,跟學生在一起,自己都會年輕不少。

只是有些糟爛的事情,想避都避不開。

就比如最近老朱送來了一封信,詢問張希孟對高麗的看法……還能什麼看法?等著參加葬禮,寫悼詞的看法。

其實張希孟和毛貴講,要把一些刺頭兒甩去高麗,也是因為這件事情引起來的……

要說起來,一切的根源還是中原大戰,察罕帖木兒被擊殺,幾十萬人,幾乎灰飛煙滅。事情到了這一步,誰都知道元廷已經是蘇順帝臨朝,時日無多了。

作為大元朝的好大兒,高麗表示,犬父無能,受孩兒一刀!

因此高麗王派出了使者,漂洋過海,來到了金陵,求見朱元璋希望認個新爹。

也正因為如此,應天那邊,關於如何對待高麗的問題,又產生了爭議。

以禮部為主,認為元兵侵佔高麗,掠奪女子,搶掠財富,壓榨欺凌,無惡不作。

高麗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大明應該厚待高麗,幫助他們復國,驅逐元兵,兩家永結盟好,相安無事,也好保邊疆太平。

這個建議立刻得到了中書省不少官吏的贊同,覺得很是不錯。

元朝待蠻夷苛刻,殺戮掠奪,無惡不作,大明就該寬宏仁慈,以懷柔之法,收拾人心,安穩天下。

甚至有人提議,可否設立不徵之國,以示上國恩典。

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正好是朱元璋在開封主持賑濟中原的事宜,張希孟也在忙著新的均田,又是成婚,又是發行國債,還要安排將士下到村社,實在是沒有心思顧及海外的事情。

不得不說,李善長還是敏銳的。

雖然他聽下面人說得天花亂墜,很有道理,但是李善長始終記得,關鐸的北伐軍,深受張希孟和朱元璋的重視。

和高麗結盟,是不是就要拋棄關鐸他們?

要是那樣的話,朱元璋能答應嗎?

當然了,朱元璋還是好辦的,要命的是張希孟,萬一讓他找出把柄,諷刺自己愚蠢,那麼中書省的位置真的可能會丟了。

所以李善長就給壓下來了,沒有上奏,只是讓下面人討論,看看要怎麼辦才好!

結果無一例外,越是討論,就越是傾向於禮部的意見,甚至有人嚷嚷著要派兵過去,幫助高麗,驅逐元軍。

一旦成功了,高麗必定感恩戴德,從今往後,就會洗心革面,老老實實,當大明的好大兒。

收一個忠心耿耿的小弟,還能在元廷屁股後面點一把火,無論怎麼講,也是秦始皇吃花椒,贏麻了啊!

上位不可能不同意。

其實假如沒有復旦學堂的事情,有關高麗的問題,就會成為朝野討論的重點,並且要最終拿出一套方略。

“禮部尚書是誰?他拿了高麗人的錢嗎?”

張希孟氣得拍桌子,“還不徵之國?胡說八道!這種自縛手腳的愚蠢主意,到底是是誰想出來的?我們作為上國,權力是無限的!孩子不聽話了,就要狠狠打,連這點道理都不明白嗎?禮部簡直應該下獄!”

劉伯溫耐心聽完張希孟的話,神色怪異道:“張相,你不用著急,禮部尚書已經拿下了……就在曲阜!”

錢用壬!

好啊,又是你個混蛋!

怎麼哪次都有你?

張希孟大怒,立刻吩咐下面,把錢用壬提溜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