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張希孟為什麼這麼說,但是他畢竟是從揚州來的,張希孟那一番交代,還歷歷在目。
張希孟不但洞徹朝局,更把朱元璋的心思拿捏得死死的。
你說他會為了百官,跟天子衝突?
怎麼看都不像是張希孟的作風。
難道說,張希孟要和陛下演一齣戲?
繼續給官吏挖坑?
弄死了吏部和戶部,還不夠,還需要繼續殺幾個?
李善長,楊憲,胡惟庸,哪顆腦袋要保不住了?
汪廣洋胡思亂想,毛貴一頭霧水。
以朱升的智慧,能猜到張希孟肯定有算計,但是卻一時說不清楚。
而楊憲、胡惟庸等人,則是巴不得張希孟衝在前面,替他們遮風擋雨。至於李善長,他只想安然無恙,千萬別再出亂子。
就這樣,眾人懷揣著一百種心思,一起到了奉天殿,求見朱元璋。
張相回來了,老朱自然是很給面子,君臣寒暄之後,老朱就問道:“先生,太子在你那邊,情形如何?”
張希孟道:“太子聰敏好學,就跟當初陛下一樣!”
“是嗎!”朱元璋忍不住抓著短鬚,哈哈大笑,“咱就知道,標兒是個好孩子……當然了,先生也是好師父,教得好啊!”
君臣聊起了下一代,一時間相談甚歡,大傢伙都只能默默聽著。
過了好一會兒之後,老朱才說道:“張先生,最近朝中種種亂局,一個鹽法,牽出了太多的貪官汙吏,咱現在也是無可奈何。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可是一味殺戮,也並非良策。先生有什麼妙法,可以教咱?”
老朱姿態很低,竟然是一副求教的模樣。
難道說天子也覺得殺戮過重,想要挽回人心,故此給了張希孟什麼交代?張相才敢大包大攬,帶著大傢伙來求情?
畢竟張希孟也不是那麼魯莽的人。
大傢伙還在做著最後的猜測。
張希孟道:“陛下,臣竊以為歷來官場,最大的毛病,莫過於結黨營私,私相授受。”
“國家自有規矩章法在,如果按照朝廷規矩做事,並不會出那麼大的紕漏。可偏偏有官吏任人唯親,破格提拔,把一些才能不足之人,提拔了上來,並且佔據要害位置。投桃報李,這些才能不足之輩,為了保住官位,更要加緊討好恩主,故此不惜代價,投其所好,拼命收買,其實就是拿錢買命罷了。”
張希孟幾句話,堪稱鞭辟入裡,把事情的關鍵都點出來了。
可問題是看清楚了,不等於能解決。
你張希孟能有什麼辦法,破解這個歷朝歷代的頑疾?
就連現在,你不也是要籠絡一幫人,才敢跟陛下侃侃而談嗎?
張希孟一笑,“其實早在多年前,臣就設想過此事。”
朱元璋一怔,“先生你說過?”
“陛下忘了臣當初建議設立門下省的初衷嗎?”張希孟笑道:“彼時臣就覺得,朝廷政務,大約分成兩部分,一是決策,一是執行。這就需要有兩種官員,一種是執掌部衙,決定大政……這部分人由左相統領,負責輔佐陛下,掌舵大明。”
“另外呢,就是那些負責執行的官吏,這些官吏主要是尊奉王法,勤勉做事,老老實實,按照命令落實政務。當然了,如果這項政務有明顯的疏漏,是需要拒絕執行的。這些官吏因為數量眾多,針對他們的考核,初步放在門下省,而最終的權柄,還是在陛下那裡。”
朱元璋想了想,突然笑道:“先生確實和咱說過此事,只是這幾年來,你的門下省只是收了些官員的履歷,並沒有多大威望啊!”
張希孟道:“那就不如趁著這一次的機會,分割官吏,大力提拔科甲正途的官吏。用人以循序漸進為主,提拔德才兼備之人,充實諸部衙門。科舉出身,靠著自身能力做官,就不用對上司唯命是從,可以拒絕一些明顯不合理的要求。循序漸進提拔人員,才能可以勝任,不至於耽擱政務。”
“而且如此一來,就形成了大小相制的局面。尚書高官,自然可以號令屬下,讓他們按照朝廷大政落實做事。屬下的郎中、員外郎、主事、書吏,也能拒絕違背國法規矩的亂命……這些下屬官吏,他們的去留,取決於上級和門下省。如此一來,雖然不能從徹底杜絕貪贓枉法的情形,也能彌補不少漏洞弊病。”
張希孟說完之後,朱元璋思量再三,突然大笑道:“張先生,你這麼做可是讓中書省,還有各部衙正堂,損失慘重,失去了很大的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