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

一支金筆罷了……張希孟根本沒有在乎,他家裡金碗、金牌都沒地方放了。御賜之物,也不能熔了,又不能放著落灰。

每次打掃屋子,還需要小心擦拭,擺弄起來,累得一身大汗。

實在是多餘,一點正經用處都沒有。

縱觀整個天下,能如此無視御賜之物的,估計數量不會太多。

宋濂、劉基等人僅僅能保持住心態,而吳伯宗等年輕人,包括鮑恂在內,都是眼睛冒光,露出了強烈的期盼。

張希孟微微一笑,“諸位,這杆金筆就放在堂上吧……咱們安心修史,以後誰對這本書功勞最大,金筆就歸誰……我事先宣告啊,本人不算在期間。”

要是算張希孟,那不是欺負人嗎!有他在內,誰還能搶走啊!而張希孟一旦退出,大傢伙的機會就來了,因此每一個人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修史這個東西,可不是提起筆,悶頭奮筆疾書就行的,跟寫小說一樣……一本好看的小說,至少要知道給誰寫的,讀者群體希望看什麼,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動筆寫書。

修史也是這個套路,張希孟講的那些,屬於基本的條條框框,開書之前就要構思好的原則。

而接下來就要確定主角,主線,該用什麼觀點,來修這一本史書。

因此在接下來的修書會議上,老頭鮑恂主動道:“張相,宋史老朽有幸看過,我以為當初修史,逃不了君極賢,臣極正,然則天命不在,小人作祟,致使國破家亡,無法收拾。不知道老朽說得可對?”

這問題不用張希孟回答,龔伯遂直接點頭了,“沒錯,就是這麼修的。”

鮑恂又笑著問道:“那為什麼要這麼修?”

龔伯遂一怔,竟然沒想好怎麼回答。

鮑恂輕笑道:“是不是元承宋制啊?”

龔伯遂略微沉吟,就點頭道:“確實!雖然元朝無論朝堂和地方,都和大宋有許多不同。但畢竟元主乃北方聖人,入主中原,做中原天子。和趙宋皇帝,坐的是同一張椅子。如果徹底推翻了趙宋皇帝,大元天子臉上也不好看。”

龔伯遂說到這裡,大傢伙突然把目光齊齊看向了張希孟。

怎麼有點熟悉啊?

沒錯,這不就是當初在杭州,要給完顏構立跪像的時候,那些人說的嗎!

他們講的還真不是空穴來風,畢竟宋史就是這麼修的,如果不出意外,元史當然也要這麼修。

張希孟出現的,不出意外還是出意外了。

他好些年前,就透過劃分歷史,解讀史冊的方式,把朱元璋這個皇帝,同宋元的同行區分開了。

大明立國,採用了萬民擁護,而不是天命所歸。

再有天命即人心的觀點廣泛傳播,又有民本為基。

多年來,張希孟的努力,一點點的改變,一個個新的觀點,不斷的潤物細無聲……到了今天,似乎全都有了用處。

鋪墊夠了,水到渠成。

“華夏衰敗,趙宋亡國……罪在士人!君不正,臣不賢。雖然不乏為民請命的好官,也不乏一心為國的猛士,但是大宋君臣,總體上抱殘守缺,昏聵無能,自私自利,只知道安享榮華,沒有進取之心,也沒有蒼生之念!才導致了靖康之恥,崖山之禍。”張希孟在聽完了大家的討論之後,總結道:“以此作為修史主線,諸位有什麼意見?”

“沒有!”宋濂率先答應,他跟著張希孟這麼多年,鑽研張希孟的文章,跟他聊過多少次,今天的情況,他半點都不意外。

彷彿理所當然,就該這樣!

劉伯溫、高啟、錢唐等人,大約也都是這個意思。

反正他們早就經過了三觀重塑,此刻是欣然接受。

倒是吳伯宗,他沉吟道:“趙宋養士三百年,到底還是有文丞相一般的忠臣,似乎不該悉數推翻!”

不用張希孟說話,高啟就笑道:“趙宋養士,用什麼養士?不還是百姓的民脂民膏!說到底是百姓供養士人,而文丞相等忠臣,也是為國為民,並非為了趙宋一家!這是我的看法!”

吳伯宗臉色微紅,連忙點頭,“心悅誠服。”

張希孟又道:“確實,剛剛我說了,大宋之亡,在於士人,在於趙宋天子無能……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我們書寫史冊,弘揚英雄,痛斥奸邪……我們要讓讀史之人,看到英雄,看到希望。所以在貶斥趙宋士人天子之外,還要頌揚忠臣義士,如岳飛,文天祥,都是值得大書特書,可歌可泣的豪傑!但是希望大傢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