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很好,接下來還有嗎?”老朱問道。
張希孟道:“接下來的一條,應該是先商賈屯田,然後用兵建國。”
怎麼說呢,假如一支船隊,找到了一塊肥沃的荒地,可以耕種生產,那就要先進行屯田,種出糧食,紮下根基,然後再考慮下一步。
也就是說,要積攢足夠的家底兒,才能考慮設立國家,由朝廷頒佈政令,進行冊封等等事宜。
如果已經有國家存在,大明的移民過去,想要直接圈佔土地,人家多半是不答應的。
難道還能立刻就擺開車馬炮,打起來嗎?
顯然也不行。
因此張希孟主張以通商為主,首先了解情況,要有一定基礎,然後才能進一步下手。
當然了,這也不是絕對的,比如高麗,比如倭國,這種在眼前的,大明海軍能觸碰到,門戶已經開啟,問題不大的。
可以直接進去,根據情況,或是從事商賈,或是屯墾種田……但也有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已經被大明確定掌控的土地,移民出去,那是不能隨便立國的。
因為這些土地有的劃歸皇子,作為封國,有的許給了勳貴,已經算是有主的地了。不能允許隨意圈佔。
你去生活可以,經商發財,全都沒問題,但是你不能建國。
張希孟又提到了一件事,“主公,咱們是不是還要定個標準……比如移民出去,他們佔有多大的土地,產出多少,能享受什麼樣的待遇!比如咱們已經確定的,有王國,公國,侯國,伯國,往下還有沒有,要不要安排子國,男國?”
朱元璋也聽得頭皮發麻,“還是不要那麼麻煩了,在伯國之下,就按照市鎮村來算吧!移民出去,幾十人,上百人,就是一個村子,有些商貿往來,可以升格成鎮。等商貿繁榮,人口超過一萬,就可以算作市,以此類推。”
“那要算當地人,還是隻算大明人?當地人……到底算不算人?”張希孟聲音不高,但是卻又問了個致命的問題。
人,什麼算人?
有手有腳,人科人屬。
這就是人,還有什麼疑問嗎?
對不起,還真有。
因為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土著是不被承認的。
他們並不算是法律意義上的人,所以可以肆意殺戮。
一顆子彈,一條人命。
一張頭蓋皮,一片肥沃的耕地。
所以人籍問題,可不是個小事……萬萬不能被什麼很高大上的歷史檔案騙了,不要以為裡面的講的“人”,順理成章就包含你。
畢竟在某些人的眼裡,你只是黃色的牲口。
其實面對這事,朱元璋也是深有體會的。
畢竟在大元治下,南方漢人的命,也就和一頭驢等價!
朱元璋沉吟再三,終於道:“既然是要往外走,爭奪土地,開墾蠻荒,打仗殺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也務必要戒殺,咱們還是要利用當地人的勞力。再有一點,如果當地人願意歸附大明,成為華夏子民,也要給一條路。如果某些地方,華夏子民數量達到七成以上,心向中原,也可以納入本土,和中原一視同仁!”
張希孟面帶笑容,跟老朱相處這麼多年,他很清楚,朱元璋雖然殺人的時候,不會手軟。但是對待普通百姓,他永遠都是最為了他們考慮的。哪怕是海外的人,朱元璋也願意給他們一條活路。
所以從這點上來說,由大明主導海外開發,由華夏統領天下,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運氣,至少不會被輕易抹掉。
“主公,既然如此說,這就涉及到對海外的教化,還要我們的文明習慣,要向外傳播。學堂,寺廟,宗祠,這些東西,怕是也要一起送出去才行。”
朱元璋怔了怔,也不由得滿心感嘆。
先是寺廟啊,祠堂啊,宗族勢力,都是大明極力壓制,甚至需要徹底剷除的。但是到了對外開拓的時候,卻需要利用這些力量。
果然,權力厭惡真空。
沒有強大的行政體系,甚至沒有充裕的駐軍,帶來不了足夠的秩序,就需要依靠曾經的東西填充。
朱元璋突然湧起一陣強烈的擔憂,他突然想到了一種情況。
“先生,如果任由他們做大,發展起來,會不會借屍還魂,反過來影響大明啊?”
張希孟無奈苦笑,“所以說往外移民,大肆開拓,不是一件小事情,父子顛倒,主客異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張希孟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