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可致洩瀉。鬱怒傷肝,或憂思傷脾,若素體脾虛溼盛,復因情志刺激、精神緊張,或於怒時進食者,更易形成洩瀉。正如《景嶽全書·洩瀉》雲:“凡遇怒氣便作洩瀉者,必先以怒時夾食。”

4。勞倦傷脾

長期飲食失調,勞倦內傷,久病纏綿,或素體脾胃虛弱,均可成洩瀉。

5。久病年老

久病之後,腎陽損傷,或年老體衰,陽氣不足,命門火衰,而為洩瀉。《景嶽全書·洩瀉》指出:“腎為胃關,開竅於二陰,所以二便之開閉,皆腎臟之所主,今腎中陽氣不足,則命門火衰,而陰寒獨盛,故於子醜五更之後,陽氣未復,陰氣盛極之時,即令人洞洩不止也。”

二、病機

洩瀉病因雖然複雜,但其基本病機為脾胃受損,溼困脾土,腸道功能失司。洩瀉的主要病變在脾胃與大小腸,病變主髒在脾,脾失健運是關鍵,同時與肝、腎密切相關。脾主運化,喜燥惡溼;大小腸司泌濁、傳導;肝主疏洩,調節脾運;腎主命門之火,能暖脾助運,腐熟水谷。若脾運失職,小腸無以分清泌濁,大腸無法傳化,水反為溼,谷反為滯,混合而下,則發生洩瀉。病理因素主要是溼,溼為陰邪,易困脾陽,脾受溼困,則運化不健,故《醫宗必讀》有“無溼不成瀉”之說。但可夾寒、夾熱、夾滯。脾虛溼盛是導致洩瀉發生的關鍵所在。

病理性質急性暴瀉多屬實證,慢性久瀉多屬虛證。急性暴瀉以溼盛為主,多因溼盛傷脾,或食滯生溼,壅滯中焦,脾不能運,脾胃不和,水谷清濁不分所致,病屬實證。慢性久瀉以脾虛為主,多由脾虛健運無權,水谷不化精微,溼濁內生,混雜而下,發生洩瀉。他如肝氣乘脾或腎陽虛衰所引起的洩瀉,也多在脾虛的基礎上產生,病屬虛證或虛實夾雜證。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1。以糞質清稀為診斷的主要依據。或大便次數增多,糞質清稀,甚則如水樣;或次數不多,糞質清稀;或瀉下完谷不化。

2。常先有腹脹腹痛,旋即洩瀉。腹痛常與腸鳴同時存在。暴瀉起病急,瀉下急迫而量多;久瀉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