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機智果斷絕處逢生,不料敵人據點裡又同時衝出好幾組全副武裝的爆破手來。
這是一群更加危險和亡命的敵人,他們都是被稱作〃肉彈〃的日本敢死隊員,訓練有素,意志堅定。他們手握爆破筒,身上捆滿炸藥,或利用牆根拐角,或藉助破損工事的掩護,匍伏跳躍機警靈活地向中國坦克運動。這無疑是個更加驚心動魄和危機四伏的時刻,因為坦克有觀察和射擊死角,按照步坦協同原則,此刻只有步兵的掩護才能有效地阻擋和消火敵人爆破手。問題恰恰在於;中國步兵全都被炮火遠遠阻隔在馬路那一頭,他們只能趴在地下眼睜睜地看著裝甲兵戰友陷入敵人重圍,看著日本爆破手好像在做演習動作一樣接二連三發起令人眼花繚亂的進攻,一次又一次撲向塗有青天白日國徽的中國坦克而無能為力。於是在這種令人絕望窒息的緊張氛圍裡,一陣陣響亮而尖銳的爆破聲傳來,一團團黑色濃煙好像大型魔術表演的霧障一樣騰全而起,中國坦克無法逃脫的火頂之災終於降臨了。一輛坦克剛剛嘩啦地癱瘓在地,另一輛隨即又壯烈地起火燃燒,當最後一輛坦克冒出熊熊大火衝進敵人工事時,迎面卻捱了一發平射炮彈,終於死不暝目地翻倒在壕溝裡。那個渾身受傷的年輕指揮官崔連長企圖掙扎進出被擊毀的戰車,立刻被一排機槍子彈打得渾身都是窟窿,倒掛在炮塔上好像一截燒焦的木頭。這場類似屠殺的戰鬥只進行了短短一個多小時。
中國軍隊進攻再次受挫,戰車連全軍覆沒,無一倖存者。另一連戰車在毗鄰的第八十七師進攻楊浦租界的戰鬥中遭到同樣命運,傷亡殆盡。
張治中將軍在前線指揮所裡親眼目睹這場戰鬥,他至此才對現代戰爭的指揮藝術有了一點小小的領悟。將軍的指揮藝術總是用土兵的生命來實踐的,因為如果沒有失敗,也就沒有成功,〃一將功成萬骨枯〃講的就是這個辯證法的道理。我以為現代化的概念決不僅僅指武器而言,更重要的是指人的素質包括精神和觀念的現代化。享受波音飛機高階轎車進口彩電的封建暴君依然是暴君,同樣,沒有現代素質的軍隊即使操縱先進的坦克大炮依然是一文落後的軍隊,就像我們今天總結海灣戰爭的經驗教訓一樣。〃……他們確實忠勇可嘉,不負我的教育。每一想及當時的情景,我心裡就十分難過。〃這個教訓被載入張將軍回憶錄《揭開大·一三淋滬抗戰的戰幕》一文中。
上海松江火車站內外,扶老攜幼的難民成千上萬。
淞滬戰事一起,這座遠東第一大城市因為戰爭的猝然降臨而變成血肉橫下的戰場。城裡城外到處都在開火,在廝殺,大火和煙霧吞噬房屋,槍炮聲震耳欲聾。隨著戰火蔓延,那些原本以為躲在家裡就可以相安無事的芸芸眾生終於變成被開水灌了巢穴的小動物,不得不爭先恐後外出逃難。和平年代,人分三教九流,官分大小尊卑,社會秩序等級森嚴,比如個體戶見了工商稅務點頭哈腰,司機受到警察挑剔忍氣吞聲,知識分子見了領導自動矮一大截,下級在上級面前就得畢恭畢敬,等等。但是逃難就不同了,逃難的隊伍裡沒有尊卑貴賤之分,人人只有一種身份,那就是難民。火車一到,人人都在擁擠,身強力壯的擠上去,婦孺老弱者就只好原地淘汰。但是火車大多被徵用去運送軍隊,因此本來車次就少的松江車站滯留的難民越來越多,不少人已經擔驚受怕地等候了整整一星期。八月十八日,星期二,天空短暫放晴,有訊息說南宗將發出兩列空車來運送難民。訊息傳開,車站人頭攢動,萬民擁擠。這是一個同時充滿希望和絕望的關鍵時刻,人人都有充分理由讓自己而不是別人搶先登上火車脫離苦海,問題是當許多理由擁擠在一起的時候,人人都沒有了理由。因為兩列火車的全部載運量只能運走滯留難民的不到十分之一。
中午一時,火車在萬眾歡呼聲中開緩緩進站來,許多人過於激動,把前面維持秩序的警察擠下站臺,導致當場壓死壓傷同胞多人的慘案。接著警察對空鳴槍示警,子彈被屋頂鋼樑反彈回來又擊傷數人。不料民眾視死如歸,個個前赴後繼,警察只好退居二線,聽任自由化到處氾濫。此後幾個小時不啻一幅世界末日來臨的景象;車上車下,人人爭先恐後;你推我搡,你不推我也搡;把別人拖下來,自己爬上去;爬窗戶,爬車頂,爬一切可以爬人的地方,甚至連車頭上也墜滿蜂窩一樣沉甸甸的難民,於是又發生擠死踩死窒息暴卒事件若干。下午三時左右,車站局勢基本明朗,列車大大超載。未上車的在車下垂頭喪氣,擠上車的在車上不免暗自慶幸,更有許多走散了親人的女人孩子到處喊爹叫媽,車上車下嚷成一片。不料就在這時,站外響起尖銳警報,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