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李誠說:“你已成人,也該有自己的主意!伯母雖已別嫁多年,到底是你的生母。如果祁家有難,你也該救母一命。”
李誠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只是繼父待他如親子一般,對母親也很好,他還有兩個異母弟,兄弟感情也不差。
叫他此時把祁家拋開,只救李夫人,實在是有點涼薄了。
他對王珍道:“大哥說的不錯。只是我也不能忘恩負義,說不得,只能賠進去一條命了。”
王珍是建議他回去說動李夫人跟祁連山和離,見李誠不願意也沒有深勸。李誠跟王家還是離了心的,王珍想起以前,也覺得李誠生父死時,王家稍嫌過分了點。固然最後有他爹主持公道,把該李誠的都給他了,但那也是因為李誠生母李夫人夠強硬,她要是不強,像族裡的其他幾個寡婦一樣,一出事就自己先把自己逼死了,那李誠最後也落不著什麼了。
開頭就做了,後面做得再對也徒勞無功。
李誠現在對王家就是有點面子情了。
王珍心中暗自感嘆,之後給李誠留下大半的錢和人手,再三囑咐才走的。
不過回去的路上,路過公主城時,他還記得進城採買大批魯書,又跟兩個魯商談好了糧價,帶著人一起回到河谷王家。
彼時,王家已經見到了皇帝的聖旨,正在大為驚異。
雲家派兵將送聖旨,快馬加鞭,常人要走月餘的路,他們十五天就到了。
雲家來送聖旨的全是雲青蘭最為倚重,也是他親生的五個兒子。
這次的事,也是他與親生的兒子們商議的最多。畢竟他若能當皇帝,他親生的兒子們當然獲利最大!
現在哪怕當不成皇帝了,變成大王也更好啊!
——實在是哪怕在最荒唐的夢裡,雲青蘭也沒真以為他能當皇帝。
長子云重和次子云剪,二人生得最早,那時雲青蘭還沒有發跡,不能照貴公子的方式來養兒子,兩人都是從會走就學武,十一二了就給雲青蘭當親兵,站崗放哨值宿,樣樣都沒落下,犯了錯,除了不殺頭,該怎麼打就怎麼打,該怎麼罰就怎麼罰。到現在這兩個兒子見到雲青蘭都發悚。
三子云豐,生得比前兩個哥哥晚幾年,那時雲青蘭已經慢慢被先帝看在眼裡了,又有前兩個兒子能用得上,對這個三兒子就不怎麼放在心上。雖然雲豐也是從小被扔進軍營裡當兵當過來的,不過沒有親爹盯著,他的頂頭上司小將自然不敢對將軍的公子如何,一路捧著護著,有事讓別人去做,功勞當然歸三公子。後來被雲青蘭發現這個兒子是個繡花枕頭,五個兒子中,數他最不成材。
四子和五子都趕上了好時候。他們生得晚,跟前面三個哥哥不是一個娘,乃是繼妻所出。
雲青蘭續娶的時候,已經成了鳳凰臺護軍統領,雖然還沒熬死先帝,沒有生出任何妄念,但續娶之妻已經比前面那一房要好的多了。原配也是軍戶出身,兩家還有舊交,雲青蘭對原配不說鍾情,也有三分敬意。
繼妻乃是鳳凰臺出身的一個小姓之女。稱不上世家,勉強夠得上官宦門第,縱使官小,在當時的雲青蘭看起來已經是書香之家養出的女公子了,能續娶此女,簡直是榮耀!
於是,四子和五子從落地後就不拿槍弄棒,改為讀書寫字。哪怕開始學武了,也跟前面三個哥哥不同。武藝只能說普通,更是沒有給親爹當小兵,在兵營裡睡土地臥草地的經歷。
五個兒子,前三個跟後兩個是互相看不順眼。前十年,前三個可憐,明明爹的官越做越大,他們的日子卻沒什麼改善。如今卻剛好顛倒了。
雲青蘭要造反,反對最厲害的就是他的繼妻,連帶著繼妻所出的兩個兒子也嚇得半死,倒是不敢直斥父親,但也翻來覆去的勸說。
雲青蘭怕走漏訊息,索性把繼妻關在家裡,四子和五子也扔進了軍營。反正軍法管著,這兩個武藝疏鬆,肯定跑不出去。
前頭三子卻是對親爹搖旗吶喊,一門心思跟爹幹。
等兩個幼弟落到軍營後,更是被這三個親兄長給藉著軍中的“規矩”整治了許多回。
畢竟他們都嘗過的滋味,兩個享了多年福的弟弟也該嘗一嘗。
那日,雲青蘭成事後,第一件事就是命長子云重回家,勒令繼妻自盡。
畢竟,他要娶朝陽公主了啊! 怎麼能再留著妻子呢?
長子尊父命逼死繼母后,又將繼母帶來的僕人全都勒殺。為防萬一,還帶著人去了繼母孃家,將繼母孃家一門六十三口也全都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