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機均可以分享網路上幾乎所有的資訊資源。由於網路系統基於客戶機/伺服器模式而建立,採用的是開放系統模式,並透過高速、寬頻網路連線成分散式系統,從而使使用者可以在家裡或單位檢索到美國國會圖書館、英國大不列顛圖書館等世界上600多個綜合圖書館和400多個專業圖書館的館藏目錄,同時還可以檢索各種專業和商業資料庫的資料以及各種市場資訊、科技資訊、社會政治資訊等,從而極大地拓展了人們對於資訊資源的選擇、利用和共享的程度與範圍。對於業務繁忙資訊需求強烈的新中產階層來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並且無法替代的幫助。
3�自主選擇性。作為新媒介代表的網際網路特徵之一是使用方式的選擇極其豐富,實時與非實時,非同步與非非同步,實時同步與非實時非同步,一切按你所需自主選擇進行。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選擇性的高低決定了受眾自由的程度。考慮到中產階層的工作屬性,他們接觸資訊和人際交流(包括非工作資訊和非公務交流)必須考慮到對方的便利,因此,網路傳播的這個特徵就顯得極其重要了。
突發事件與中產階層的流言敏感(1)
當我們問及;如發生重大事件,當官方報道和小道訊息(傳聞、流言等)嚴重不相符合時,您會更相信誰的時候,中產階層與非中產階層的回答是不一樣的。探索這個議題可以解釋以下問題:在突發事件時刻,為什麼流言的傳播速度如此之快?在社會動盪不安的時期誰會是流言最為敏感的人群?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是透過“非典”這一典型的突發事件利用輿論調查來進行傳播學分析的。我們的研究表明:與經驗相反;這個人群恰恰是中產階層;而不是看上去缺少知識和缺少見識的非中產階層人群。在緊要關頭;中產階層是自主的;但又是脆弱和不安定的。
中產階層與流言:背景、表現
2003年2月8日,廣東以4000萬條簡訊,9日以4100萬條簡訊傳播著“廣州發生致命流感的訊息”。“人們期待著廣播電視和報紙能給他們一個權威的說法,但是沒有發現”,終於使傳言“演變為一場大多數廣州家庭都捲入了對板藍根、白醋、口罩的大規模搶購風潮”。直至10日中午,南方網、《羊城晚報》、《南方都市報》相繼報道了廣東省發現“非典”病例的官方訊息。當日簡訊達到4500萬條。有位醫學專家說:“這三天時間被傳言佔領,政府儘管做得很不錯,畢竟在和病毒爭奪控制公民意識走向和活動權的鬥爭中,失去了三天寶貴的時間。”11日10點半廣播電視臺直播廣州市政府新聞釋出會。“剛剛經歷‘非典’危機的廣州市民由於心理已極度脆弱,在新的流言影響下,於12日下午再次捲入了大規模搶購大米和食鹽的社會紛亂”。杜駿飛:《流言止於傳媒的公信》,《新聞記者》2003年第3期。13日廣東主要媒體及時釋出政府權威聲音,迅速平息了搶購風潮。正是在這個時期,我們開始了有關“非典”的輿論調查。有關傳播行為和心理問題,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中產階層在突發事件中的通道依賴取向:官方訊息還是小道訊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以及為什麼?
資料表明:面對“如發生重大事件,當官方報道和小道訊息(傳聞、流言等)嚴重不相符合時,您會更相信誰?”這樣一個問題,中產階層回答不知道該相信誰的比例很少。換言之,他們在通道依賴上是有自信力的一群。
另一方面,中產階層相信小道訊息的人比非中產階層人多。
我們試圖去理解他們的內在動機。最可能的一個解釋是:他們擁有豐富的社會資源,比非中產階層有更多資訊來源和媒介渠道。
表5…31中產階層對流言的態度單位:次,%非中產階層中產階層官方訊息頻數553159百分比63�553�0小道訊息頻數2313百分比2�64�3都不相信頻數6224百分比7�18�0對照兩者之後再決定頻數14976百分比17�125�3不知道應該信誰頻數5216百分比6�05�3其他頻數3212百分比3�74�0N=1171,X2(5)=14�433,P=0�013